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电器维修资料网 > 正文 >
趋肤效应简介
来源: 日期:2013-12-18 14:01:10 人气:标签:
当频率低于w=r/l时,电阻超过感抗,电缆表现为一个rc传输线。当频率高于w=r/l时,电缆是一个低损耗传输线。
当频率高于0.1mhz时,串联电阻开始增大。这导致更多的衰减,但相位保持线性。这种电阻的增加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
传播因数的实部和虚部((r+jwl)(jwc))1/2在图4.11中绘出,损耗单位为标培,相位单位为rad(弧度)。1奈培等于8.69db的损耗。图中显示了rc区域、固定衰减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如图所示,相对于rc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低损耗区域非常窄。
是什么导致了趋肤效应,它与导体外表层有什么关系呢?
1、趋肤效应的机理
在低频时,电流在导体内部的分布密度是均匀的。从导线的截面图看,中心和边缘区域电流的流量是相同的。
在高频时,导线表面的电流密度变大,而中心区域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分布的变化如图4.12所示,低频时电流均匀地填满整个导线,高频时电流只从接近导线表面的地方流过。
为了形象地证明高频条件下电流的分布,首先假设导线纵向切成多层同心的长管,就像树桩上的年轮。
自然对称的形状可以阻止电流在环间流动,所以必须无误差地切割,所有电流绝对平行于导线的中心轴。
现在导线被切成许多环,我们可以分别考虑每个环的电感。靠近中心的环,像长而薄的管道,比外部的环有更大的电感。我们知道,在高频条件下,电流将从电感更低的通路流过。因此,高频条件下可以预计从外环通路流过的电流比内环更多。实际上正是如此。在高频条件下,绝大多数的电流聚集在靠近导体的外表面。
趋肤效应的作用力甚至比仅仅基于各个环管电感的预测作用更显著,实际上,环管间的互感也迫使电流紧贴着导线的外表面流过。
电流渗透的平均深度,称为趋肤深度。在高频条件下,趋肤深度是相当薄的。随着向内部的接近,在趋肤效应作用下,导体内部电流密度按指数规律下降,平均电流深度是频率w、导体的磁介系数u、电阻系数p的函数:
- 1
- 2
- 3
- 下一页
【看看这篇文章在百度的收录情况】
相关文章
- 上一篇: 单片机外部结构及C语言编程基础
- 下一篇: 三倍频电源发生器正确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