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东大建校伊始设立的电工学系。学院现有16个研究所、学院实验中心、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和《控制与决策》期刊编辑部。全院现有教职工36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7人,校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其中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12人,博士生导师32人,教授48人,副教授87人。
学院现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和计算机应用技术6个学科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是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是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学科覆盖“软件工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冶金自动化工程”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流程工业数字化仪表”、“复杂网络系统安全保障技术”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嵌入式技术”和“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等4个教育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院同时承担二期“985工程”重点支持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信息化基础结构关键技术”2个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任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有普通高等教育省级教学团队1个;设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11个博士点,通信与信号系统等16个硕士点;设有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6个本科专业。
自2000年以来,学院承担了各类基金和科研项目1100余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450多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8项、专利47项。累计科研纯进款达到1.56亿元,年均增长33.9%;发表学术论文4800余篇,年均增长31.6%,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2000余篇;出版专著51部、教材100余部。
学院现有本科生3336人,研究生3310人,其中博士生515人。自2000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美国数学建模大赛等国家级、国际级比赛中共获得326项奖项;学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5%;每年推荐、录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向外推荐的研究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些国内一流高校录取。
学院相继与美、英、德、法、日、澳、俄等二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2000年以来,相继聘请了47位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每年都邀请一批国外学者来校讲学,选派教师出国开展合作交流、讲学或科研。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党委和学院自2000年以来连续11次被辽宁省高校工委、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和东北大学授予"先进党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现在,信息学院全体师生正在继续秉承"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学院精神,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信息学院"的奋斗目标进行不懈的努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备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科素养的高级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管理、研究或教学等工作。
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对电子与现代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进行科学研究、分析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挂靠东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下设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息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程控交换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微机原理及应用、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通信系统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邮电系统等有关业务管理部门、通信设备制造厂以及其它大中型企业从事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Internet、Intranet、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等有关工程技术、科研、设计、业务管理以及设备维护等工作。
自动化专业
东北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多半个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该专业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依托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在国内学科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功勋教师”张嗣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柴天佑教授,都在这个专业从事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富有现代科学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业企业、国防、高校和科研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系统工程、现代检测技术、信号处理与控制、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原理及电机拖动、电力电子电路、自动控制原理、微型机原理(含单片机)、汇编程序设计、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电机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常用电气控制技术、工厂供电及节能技术、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模与仿真、运动控制基础、先进控制技术导论、智能控制概论。
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本专业采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控制理论、信息获取与处理、智能控制与优化、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设计、集成、开发及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和了解本专业领域1~2个学科方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应用技术;
5、在本专业领域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及高等院校从事自动化领域理论研究及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设计、调试等工程实践;在各类企业、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等相关部门从事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制开发以及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政府机关及企事业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东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前身是自动化仪表专业,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从事自动化领域的过程检测、过程控制与仪器仪表开发研究工作。本专业隶属于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具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培养具有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自动化仪表、控制计算机、过程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本专业具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理论、微型计算机原理、软件技术基础、过程检测技术、过程控制仪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及程序设计、测控电路、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适用于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计量单位、科研及设计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政府部门从事仪表、计量、自动化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教学、经营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一个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专业方向是研究如何应用信息理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培养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具备设计、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具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器原理及应用;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现代移动通信;软件技术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技术等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适用于通信电子系统、数字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电子产品、数字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产品、仪器仪表等的设计、研制、生产及教学等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配备先进的专业实验设备,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学术研究成果。
本专业拥有“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三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等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及控制技术、电力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监控与保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及信息技术、电气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控制网络、智能控制技术等。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英语综合能力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
3.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设计、集成、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的基本技能与实践方法,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6.具有较宽广的工作适应性,能适应各种领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科技与管理工作;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电气传动、电机、电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与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现代设计与分析、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液压与气动技术、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真空与流体工程、过程装备与环境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现代传动与数字化技术等11个研究所和工程图学教学与研究中心。学院还设有辽宁省重大机械装备动力学可靠性与质量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CAD/CAM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机械产品设计技术服务中心、辽宁省设备诊断与监测工程中心、辽宁省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档数控机床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并设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辽宁省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下设12个专业实验室,拥有一批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实验设备。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工业设计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两个一级学科涵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机械、动力机械7个博士和硕士点。其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均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与科研队伍,有一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学院目前有教职员工213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兼职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博士导师15名、兼职博士导师5名。教育部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教育部国家本科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有教授27名、副教授54名、高级实验师1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63名。目前学院在校学生319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99名、硕士研究生976名。
近年来,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曾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973”和“863”项目、国家“九五”和“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其它省部市级科研项目100多项,横向科研和工程项目100余项。在振动控制与利用、智能结构与图象分析、高效与超高速磨削技术、并联机器人与虚拟轴机床、机械结构强度与寿命预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多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已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韩国、芬兰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科研和高级人才的联合培养。聘请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每年派出多名教师出国深造、进修或合作科研。多年来,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本科毕业生的一次分配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榜首。获得免试保送和推荐研究生、“硕-博”连读的比例也逐年提高,2007年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为31%,免试推荐比例已经达到24%,其中部分推荐到国内其他重点大学和知名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
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的本科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市场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具有从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能力。
本专业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液压与气压传动五个专业方向。上述专业方向均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电工学与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现代机械设计理论、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程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数控技术、机器人学、机械设计学、工程力学、工业工程管理等。教学在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特别重视外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该专业设有多个专题课程组,学生可在高年级自主选择课程组。优秀毕业生可以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
毕业生适应范围:该专业机电结合,知识面宽,知识层次高新,适应性强,社会需求大。毕业生可到国家机关、工业企业、经贸管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研究开发、经营贸易、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在原全国独有的真空技术专业基础上扩展而来的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十分突出的专业特色,在国内真空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并列入2007中国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A++级三所学校名单,是优秀考生优先选择的方向。本专业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还强化学生的基础和交叉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意识,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从事航空、航天、原子能、材料冶金、化工、制药、石油、轻工、环保、食品等领域中真空技术和过程装备的设计与控制、研究与开发、制造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在流体机械、化工过程机械、动力工程方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机械设计、真空技术、真空应用、过程装备控制、过程装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工业工程管理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表面科学、真空物理、新材料、科学仪器、航空航天、原子能、新光源、新能源、信息通讯、半导体、电子器件及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机构,轻工、制药、化工、食品、环保、冶金、电子及军工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从事研究、设计、生产、管理、教学等工作。
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统一的综合学科,是艺术、技术、经济多学科知识交叉联系的完整体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工程设计及美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既有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力又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并懂得市场经济规律的高级工业设计人才。
该专业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研究生授予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工学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美学基础、造型设计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市场营销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和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及教学等工作。
材料与冶金学院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东北大学建校之初的采冶系。学院现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热能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艺3个省级重点学科。根据国家教育部“985工程”计划,依托材料与冶金学院建设“现代冶金与材料过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国家Ⅰ类平台),同时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各向异性与结构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特殊钢先进冶金工艺与装备工程中心、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也分别依托于本学院的相关学科。学院现设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5个本科生专业,9个二级学科,8个博士点。教职员工370余人,院士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授72人(包括博士导师54人),副教授9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人数的60%。
材料与冶金学院十分重视国家重大基础、高新技术及企业合作研究,近五年来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及部委级项目800余项,总经费超过3.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奖励78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32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9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30项。
在教学改革中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这一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实践。组织了大材料、大冶金专业的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立学院以来获国家教学改革成果一、二等奖5项,省部级一、二等奖10余项。培养本科生4700人,硕士生1739人,博士生585人。2001年开始,学院先后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拉夫堡大学理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合作办学,以“3+2”的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
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开放合作中,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十六个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聘请了6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学院各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均为社会发展所急需、供不应求,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接近的高就业率。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各种材料成形的工艺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材料成形的机械化和制动化。是集材料制备与成形及过程自动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培养冶金及装备制造业需要的材料成形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掌握材料成形的基础知识,具备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零件、金属学及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形力学、材料成形理论与工艺、材料成形机械设备、微机原理与计算机应用、材料成形过程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工业企业、科研和设计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与材料制备与成形有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本专业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快速高效发展的能力,使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学生的就业面大大拓宽,符合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遍及冶金、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交通、建筑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社会需求量大。同时,毕业生可报考各高校和研究部门的研究生,品学兼优者可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冶金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的专业知识,及信息科学和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属东北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声誉好。现设有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三个二级学科方向,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冶金工程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的学生享受学校的各级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同时本专业还单独设有“中州铝”奖学金和“钢铁冶金振兴”奖学金以及“中信铌钢-CBMM曹荫之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学习刻苦的特困学生。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实验、近代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电工学、微机操作、微机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及程序设计、CAD基础、冶金过程计算机模拟与应用、冶金常用计算机技术、热工仪表及自动化、金属学及热处理、物理化学、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化工原理、耐火材料与燃料燃烧、冶金实验研究方法、现代冶金学等。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授课。
毕业生适应范围:科学研究设计院所、高等院校的相关学术领域;国家政府机关公务员;相关外资企业的专业岗位;各类冶金企业的工程技术、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经济管理和国际贸易岗位;同时在机械、运输、军工、船舶、建筑、电力、化工、环保等行业所属的相近专业性质的岗位工作。可报考各高校和研究部门的研究生,品学兼优者可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较系统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具有一定的理论、应用研究、科技开发与创新和管理能力,能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环境科学通识型人才。
东北大学环境科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硼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技术与硼材料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中心。环境科学专业以冶金背景为特色,以东北大学传统强势学科为支撑,培养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高。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普通生物学、机械设计基础、化工原理、生态学、环境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管理学、环境信息系统、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适应面广,可在冶金、化工、电力、食品加工、制药等各类大中型企业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环境分析与监测、环境污染防治、“三废”处理、环境管理及其他相关的技术工作;在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认证机构、规划设计部门、环境工程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等单位从事环境分析与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保技术与产品研发及推广、环境教育及咨询等工作;在环保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可继续攻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热能动力工程、能源高效转换与清洁利用、节能减排与工业生态化等领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工业生态学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本学科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具有热能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制冷与低温技术、动力机械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和教学基地。
本专业学生除可以享受学校所设各类奖学金以外,还可享受单独设立的“德国LOI”教育基金、“七七炉”教育基金、“北岛”教育基金等,专门用于奖励本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学习勤奋刻苦的特困学生。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微机原理、电工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业生态学、仪表检测及自动控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利用与系统工程、动力工程与装备、电热原理与设备、电厂热动力、燃料与燃烧、工业炉热工及构造、工业锅炉、换热器原理与设备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毕业生适应面广泛,可在科研设计院所、高等院校、国家政府机关有关部委、相关外资企业的专业岗位,以及电力、供热、制冷空调、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电子信息、冶金、化工、铁路、医药等部门从事热工理论及设备、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节能减排与工业生态化理论与技术、环境系统工程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还可报考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制备、性能及其使用,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生产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具有研究开发高性能材料和新型材料及相关新工艺与新技术的能力,具有材料质量控制和管理以及材料合理应用的能力,具有材料工程技术咨询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依托的材料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设有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和教学基地。
本专业设有“名誉教授奖学金”和“中信铌钢-CBMM曹荫之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及学习刻苦的特困学生。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近代物理、物理化学、微机原理、数据库、高级语言与程序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弹性力学、工程力学、电工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材料学、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工艺设备设计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专业基础课程;涵盖结构材料、功能材料、陶瓷材料以及材料制备、材料设计等方向的特色专业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冶金、机械、汽车、电子、信息、交通、化工和建筑等工业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材料组成、合成、加工、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规律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材料质量控制、性能改善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的工程技术工作,还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咨询和管理工作等。
工商管理学院
东北大学早在1939年就设立了工商管理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较早开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校之一。经过几个时期的变革与发展,东北大学于1994年5月成立了工商管理学院。
学院目前设有3个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经济学系。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和企业管理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MBA、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管理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7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教师102人,包括教授15人,副教授33人。学院形成了一批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另外,学院还聘请了1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企业家为学院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院始终以培养政治信念坚定,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以高水平学术研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近几年来,承担和已经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4项,年均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年均科研经费300余万元。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管理学馆面积达7700平方米,设有国际远程教育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案例讨论室;设有图书资料中心,收藏图书万余册及期刊百余种;设有综合实验中心,与神州数码联合组建了企业信息化体验中心。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硬件设施,为教学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圣约瑟夫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日本青山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美国爱克华州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韩国庆星大学以及德国、比利时、加拿大和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校际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在MBA教育中,学院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日本青山大学合作开设的ManagementGame远程教育课程,在国内首开先河。MBA教育已经成为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品牌。
工商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科学思维能力和优良企业管理,既懂管理又懂经济,既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又能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解决管理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现代管理技术,具有良好的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掌握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与控制的方法,具有运用各种先进手段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计划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本专业具有企业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学、国际企业管理、经济学、金融学、技术经济学、运筹学、会计学、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理财、市场营销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
毕业生适应范围: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管理、综合管理或教学和科研工作。
会计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具有较强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能在各类企业、公共部门、银行、证券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保险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等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咨询等业务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本专业学习,学生应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以及审计、管理咨询等业务活动的能力和素质。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理财、审计学、电算化会计与审计、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跨国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税法、管理咨询、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综合案例;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项目管理、国际企业管理、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各种类型的企业、公共部门、银行、证券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保险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也可到高校从事会计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还可到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以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审计、税务、资产评估、咨询和各种经济管理工作。
工业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知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工业工程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够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中综合性技术与管理问题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数理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工业技术、管理科学及工业工程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中实际问题,完成对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C语言及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仿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现代制造系统、电路与电子技术、成本会计学、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理财、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料搬运、技术经济学、服务管理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工业企业及服务企业、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系统设计、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既懂营销又懂管理,掌握现代营销管理理论,能运用现代营销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工商企业从事营销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具有坚实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对企业进行营销管理,同时具有较雄厚的现代营销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营销工作能力。
本专业具有企业管理博士及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促销学、消费者行为研究、推销学、市场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贸易、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及各项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全球竞争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从事决策、管理、研究和实务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开展进出口业务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实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世界各国及世界贸易组织涉外经贸政策和法规,熟练掌握专业英语,具备从事涉外经营与管理活动和政策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实务、跨国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理论与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市场、国际商务沟通、商务英文写作与翻译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参与全球竞争的制造业企业,技、工、贸一体化湖南阳光技术学校涉外业务经营与管理,跨国运输业务经营与管理,内外资银行、保险、证券等服务业的国际业务经营与管理,高校、科研及咨询机构研究和咨询工作,商务、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各级政府的涉外经贸管理和政策工作。
金融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它经济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现代金融业务,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高级经营和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银行、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金融服务、客户管理、开发市场、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资产组合能力的基本训练,掌握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金融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活动和政策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业务、保险学、国际金融管理、商业银行管理、证券投资、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金融企业会计、金融工程、网络金融、金融规划、金融法规、国际金融市场、投资学。
毕业生适应范围:咨询管理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和投资银行、中央银行、外资或中资商业银行、证券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保险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国家机关、政府金融和经济管理部门,各大新闻媒体从事金融经济类新闻报道的部门,以及各大企业的财务和融资部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承担各级各类信息管理工作以及各种类型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系统思想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和评价工作;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能力;具有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描述和解决企业和其他组织中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企业管理学、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会计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决策支持及各类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和评价工作。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9月,由东北大学设立 早的采矿系和矿物系合并组建。现有7个研究所、1个教学系及1个实验中心。教职工191人,其中"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博士生导师22人,教授31人,副教授46人。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970余人,其中本科生1152人,硕士研究生477人,博士研究生341人。学院下设矿山工程研究所、安全环保研究所、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滤料检测中心、环境工程中心等学术机构。
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拥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含5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含5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9个本科专业。采矿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等二级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有“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力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采矿工程实验室为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安全工程技术”研究方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学院还承担“985工程”二期“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任务。
建院以来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35项,其中国家级奖励86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0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15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项目(863)12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项、自然科学基金53项,省市及企业开发项目近1500多项,总经费9000多万元,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人民币。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共发表论文3300篇,出版专著、教材140部;获国家专利70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8套,并得到工程实际应用。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通过组织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互派访问学者等形式,已与国外的许多大学及学术机构建立了联系和交流,并坚持长年开展学术报告会制度,承担了一批工程技术的咨询与实施项目,学院学术气氛浓厚。
学院将按照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发挥在资源开发与利用、安全环境、土木建筑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促进我院学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进一步加强与大型企事业的联系,拓展学生就业和办学途径,努力促进老学科的改造与新学科的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国外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学院。
采矿工程专业
采矿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本专业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为指导方针,是理工兼容、技经结合、信息与决策兼备的多学科交叉专业,主要培养运用现代技术从事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对本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生可掌握矿产资源开发与决策的基本思想与关键技术,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岩土工程、信息与决策、数值分析、计算机仿真、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成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广,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具有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采矿工程、工程力学两个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采矿工程实验室是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主要课程:资源开发系统工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地质学、资源经济学、资源开发新技术、工程爆破、地下工程、应用岩石力学、生产管理与优化、工程机械基础、隧道与井巷工程、数值计算方法、数字矿山技术、计算岩石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虚拟现实与数值模拟、矿产经营、生态足迹、资源开发与环境、资源综合利用与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可在冶金、土木等行业和领域的设计研究单位、厂矿企业及政府机关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与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决策、管理及研究工作,亦可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生产过程的安全工程技术理论和现代劳动保护管理方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师资队伍学术造诣深,教学、科研水平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陈宝智教授所提出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之理论,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属安全科学领域中的前沿,为本学科的发展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专业受部委、省政府部门委托成立了滤料检测中心,安全评价中心等机构。教学、科研和实验条件完备,培养了一大批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绝大多数成为技术骨干。
主要课程:系统安全工程、安全原理、防火防爆、电气安全、起重运输安全、压力容器安全、建筑安全和安全人机工程学、工业通风与防尘、安全心理学、噪声与振动控制、化工安全、事故应急、消防工程、安全经济学、空气调节、安全法学、安全检测与仪表、爆破安全、安全管理学、保险学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工业企业(安全监察、安全管理)、交通运输、劳动保护、保险、设计研究等部门,以及大、中专院校、国家机关等。
土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管理、房地产开发及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主要课程:城市道路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数值计算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公路、铁路与城市道路、桥梁与隧道、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地产开发以及地下建筑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及研究工作。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城市、区域及流域和工业企业的水、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研究开发和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除学习数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外语、计算机、工程制图等必要的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理论力学、环境学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管理、环境系统分析与环境评价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高等学校和科研设计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三废治理、环境科学的研究、设计、运行管理工作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理工兼容、矿物加工与粉体材料结合、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治理兼备的多学科交叉专业,主要培养运用现代技术从事矿产资源加工与利用领域的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对本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生可掌握矿产资源加工与利用的基本思想与关键技术,成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广,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是我国第一个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点。辽宁省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沈阳市非金属矿高效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以本专业为依托组建而成。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粉体工程学术委员会、辽宁省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专业委员会均由该专业承办。
本专业具有“矿物加工工程”和“矿物粉体材料与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表界面化学、矿物材料化学、矿物及工艺矿物学、固体物料分选学、结晶学与矿物学、非金属矿深加工、选矿厂设计、粉体技术概论、材料改性原理与应用、选矿研究方法、现代测试技术、工业技术经济、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固液分离、资源微生物技术、环境概论、环境工程、二次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数值计算方法、C语言及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在选矿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可在矿产资源利用领域的设计研究单位、厂矿企业及政府机关,从事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的技术改造、生产、设计、决策、科学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亦可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测绘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通过对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影像分析系统(RS)等现代测绘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培养地球空间信息工程、各类测绘工程设计、实施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及软件开发人才。主要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城市规划建设工程,土木交通工程,水利电力工程,国土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工程,卫星定位与导航工程等行业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研究与开发工作。
本专业有一个一级学科、三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分别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其中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值计算方法、大学外语、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计算机图形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开发与应用、画法几何与制图、电工原理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数字化测图原理与应用、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全球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基础、地籍测量与土地信息管理、大地与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地图学。
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测绘工程的设计、项目的实施、技术管理以及研究开发等工作。地理信息工程的软件开发与维护。也可到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建筑学专业(五年制)
东北大学建筑学专业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是我国 早设立的建筑学专业之一,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童隽、刘鸿典曾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获得建筑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型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外语、美术、建筑学概论、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中外建筑史、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建筑与环境艺术,专业外语等。
毕业生适合范围:能从事城市与建筑领域内的规划、设计、监理、管理、教育、科研、开发、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要求:考生应具有一定的艺术和人文修养,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在校学习期间开设大量的设计绘图课程,要求学生喜爱绘图。
城市规划专业(五年制)
培养掌握城市规划历史及理论、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原理以及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规划原理与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具备美学修养,能够从事一般建筑、城市规划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本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自2007年起,学制改为五年。
本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联合培养硕士,硕士点正在申请中。
主要课程:大学外语、美术、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城市建设史、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城市规划与建筑的设计、管理、咨询机构以及政府、房地产开发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设计、管理及研究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要求:考生应具有一定的艺术和人文修养,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绘画基础。在校学习期间开设大量的设计绘图课程,要求学生喜爱绘图。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以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地质理论及技术方法从事工程勘察及资源勘查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是辽宁省重点学科。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产地质学、工程与环境物探、遥感地质学、应用地球化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工程岩土学、岩石力学及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及专门工程地质学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学生毕业后,主要到科研设计部门、交通、铁路、水电、土木等工程建设部门,以及矿山、地质勘查等部门从事技术管理和研究工作,亦可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理学院
东北大学理学院下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系统科学研究所、分析科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应用力学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等9个单位。学院有7个本科专业、23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微流控芯片与流动分析实验室、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教师183人,其中,博士导师17人,教授38人,副教授58人,讲师37人。在校本科生1145人,硕士研究生484人,博士生114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国际著名化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汉森教授以及国内一批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为理学院兼职(名誉)教授,到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同时学院也定期派出自己的学者和留学生到国外访问、交流和学习。目前,东北大学理学院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某些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理学院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材料物理、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和工程力学7个本科专业。新生入学后,经过4年的学习可以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物理与化学、生物化工、生态学具有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分析化学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理学院按照强化基础、重视应用,拓宽视野、培养能力的办学思想,实行学年学分制,各专业按照专业方向制定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在指定的课程范围内选修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此外,部分专业实行开放式办学,采用3+2的培养方式,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现在已培养出多名不同层次的高级人才,分布在政府机关、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以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的已成为单位的高层次决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由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系统地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能在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五个方向可授予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类、代数、几何、方程等)、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SQL)、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离散数学、数值分析、数学建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理论基础、运筹与优化、信息与编码、软件工程、微分几何、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拓扑学、微分方程数值解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经济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及保险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也可攻读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优秀学生毕业后可推荐到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培养目标:基础数学不仅是其它应用性数学分支的基础,而且也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社会科学提供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应用数学则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为主要工具,通过研究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及管理、经济、金融、社会和人文科学中提出的大量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并受到良好数学应用训练、能初步应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五个方向可授予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数学基础课(分析类、代数、几何、方程等)、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SQL)、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值分析、数学建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几何、泛函分析、拓扑学、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数值解、多元统计分析、运筹与优化、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借助数学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课题的能力,从而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发展潜力。该专业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输送数学、应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毕业生可在工农业、交通运输、天文气象、航空航天、地质矿产、财政金融、保险核算、军事等部门从事与应用数学相关的工作,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应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技能,具备物理工程、电子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备能够熟练运用物理学基本理论与实验手段、信息处理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研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和光电信息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可以凭着坚实的物理、光电信息技术基础报考信息技术、物理学、电子学、材料学类专业的研究生。
本专业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科物理实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近代物理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磁学与应用技术、应用物理实验、光电子技术应用、激光物理、超导物理、传感技术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信息光学基础、光通信原理与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半导体物理、X射线晶体学、计算物理学、光电检测技术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学生可在物理学、光电子科学与传感技术等科研院所、工矿企业、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企业与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物理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及材料科学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材料物理专业
培养目标:材料物理专业是介于物理学和材料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本专业培养掌握并运用现代物理学进行现代材料科学理论研究、新材料开发和设计、传统材料性能改进、材料合理使用和材料分析检测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具有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家重点学科和辽宁省重点学科。
毕业生将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2)掌握材料设计、研制、加工、材料结构分析与性能检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电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具有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工程材料学、功能材料物理、材料中的相与相变、材料的晶体缺陷与力学性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晶体X射线学、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固体物理、理论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科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C语言与程序设计等。自大三年级开始,根据本人志愿及社会需求情况可分别选修纳米材料、磁性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超导材料、复合材料及材料分析与测试方面的相关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①继续深造,报考本校及其它院校、科学院或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可免试推荐);②到科研院所和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企业从事工程材料、功能材料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工作;③到技术监督与质量检验部门、科研院所、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企业从事材料组织结构、理化性能及质量分析检验与管理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是东北大学特色专业,依托于东北大学化学学科,该学科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辽宁省重点学科,以及微流控芯片与流动分析、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两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培养目标:按照“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培养掌握现代化学科学技术,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既能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也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高分子化学、有机波谱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分离分析技术、现代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与分析、高分子工艺、催化化学、材料化学、应用电化学、绿色化学。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适应面宽,适应能力强,可在化学、化工、石油、电力、冶金、环保、制药、电子等领域从事新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管理,以及贸易、销售、咨询等方面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生物技术和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化工原理、细胞生物学、生物物质分离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制药、生物信息学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适宜到生物工程、制药、环保、食品和农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事业性单位从事生物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生产技术管理和检测、检疫等工作,也可以到有关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研究和开发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
工程力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工程问题分析计算、应用力学实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本专业具有力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一般力学与应用、固体力学、流体力学。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数值分析、C语言及程序设计、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振动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ANSYS软件、ABAQUS软件、非线性振动、转子动力学、波动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塑性材料、岩土力学、钢结构、板壳理论、优化设计、断裂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复合材料力学。
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生适于在机械、土建、能源、交通、航空航天、造船、水利等工程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也可担任工科院校的力学教师。
文法学院
东北大学于1923年成立伊始就设立了文科和法科,1929年正式成立文法学院。东北大学是全国理工科大学首批获得文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全国首批24所具有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学院设有教育部“985工程”二期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科学技术哲学国家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行政管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辽宁省重点学科。
学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本科专业6个。
现有教职员工120名。其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秘书长1人,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
自1993年恢复建院以来,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3000余人。2008年学院各类学生共计1770人,其中本科生748人,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880人、博士研究生142人。
近年来,教师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他省部级以上项目50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国家精品课2门,国家精品教材1项,获辽宁省和沈阳市科技进步奖、辽宁社科优秀成果奖多项。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首都大学东京、日本关西大学、日本大阪国际大学等国际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 新研究方法,知识面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适应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军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工作需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具体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设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政治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法学基础、办公自动化、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市场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公共关系等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党政机关、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公共关系、新闻传播等。
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懂管理,又懂经济和法律,能在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理论教学研究人才。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具有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本专业设有国家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行政管理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行政管理等五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MPA等三个专业学位授予权;本专业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概论、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市政学、行政学、组织学、公共政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绩效管理、行政领导与决策、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市场营销、社会调查方法、公文写作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各级政府部门、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工作或大中专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适用能力,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从事法律服务、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法学专门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合同法、国家公务员法、海商法、环境法学、税法学、法律文书、律师实务、专业外语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审判、检察、司法行政、律师、公安、仲裁、公证、法律顾问工作以及立法、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各个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设有国家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行政管理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行政管理等五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MPA等三个专业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法学、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绩效管理、社会学、保险学、谈判学、卫生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文秘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等公共事业单位的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工作或大中专院校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经济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向经济学相关专业扩展和渗透能力的实用型经济学人才。主要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政策研究、投资分析、市场预测、企业策划等专业经济学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制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创新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专题、微机基础、C语言、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等。
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经济学理论教学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经贸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经济管理工作或者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新闻学(网络传媒)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熟悉现代传播学理论和新闻学理论,全面掌握网络传播技能,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集现代网络传媒管理、经营、技术于一身的网络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新闻学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掌握现代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传播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熟练运用数据库、数据通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理论,对网络传媒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
主要课程:传播学、新闻学导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评论、新闻写作、新闻伦理学、中外文学史、社会学、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网络传播概论、计算机引论、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绘画技术与平面设计、网络新闻学、网络新闻编辑实务、大众传播心理学、网站规划设计与实现等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网络媒体和各类社会传媒机构从事信息采编播工作;在新闻媒体单位从事网络传媒的开发管理与运营工作;从事各级政府政务网站及企业、事业单位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各类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工作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3人,讲师46人。学院有英语教师100人,日语教师13人,俄语教师9人,德、法语教师8人;学院每年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外籍教师和专家10人。我校自80年代以来,相继与北美中国教育交流协会(ChinaEducationExchange)、美国阿巴拉契州立大学(AppalachianStateUniversity)、美国亚洲自愿团(VolunteerinAsia)和美国伊利诺斯山谷学院(IllinoisValleyCommunityCollege)等建立了校际联系,互派教师。这些交流计划一直在继续中,对提高我院外国语言教学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派出的教师回国后成为学院的教学骨干。
几年来,学院在学术、科研、教改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承担各类教学研究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部级2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千余篇;获各类教学成果奖项20多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9项。如:省部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同时,还被教育部和辽宁省授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
外国语学院设有英、日、俄、德四个专业系,大学英语教研一部、大学英语教研二部、研究生教研部、法教研部等四个教学部,以及美国研究中心、国际语言交流中心、语言与网络多媒体中心等三个中心。外国语学院现有在校外语专业本科学生500余人。外国语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现在设有: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四个硕士点。
外国语学院有先进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21间。同声传译语言实验室一间,情景语言实验室两间。学院内设有卫星电视转播地面接收器,可接收国际英、日、俄新闻和教育电视节目。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和涉外经贸方面知识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学校英语师资和理论研究方面的高级英语专门人才。要求掌握所需的语音、语法、词汇等一般语言理论知识,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普通话表达能力,涉外经贸部门所需的实用英语技能和英文文字处理、计算机应用操作等技能。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汉口译、英汉笔译、英美概况、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跨文化交际学、国际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涉外经贸部门承担外事、外经外贸国际会议的翻译工作,以及在各类学校承担外语教学和理论研究任务。
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并具有一定的涉外经贸专业知识,能够胜任笔译、口译或学校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日语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日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理论,具备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能力,掌握日本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涉外经贸部门所需的实用日语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古代、现代汉语及英语的应用能力。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日语精读、日语会话、日语听力、英语、日语泛读、日本概况、日语写作、商务日语、中日文化比较、日本近现代文学史、日本语言学概况、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国家行政机关、涉外经贸等部门承担外事工作,在涉外企业从事笔译、口译、管理等相关工作,在各类学校从事教学或理论研究工作。
俄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知识,一定的涉外经贸专业知识,能够胜任笔译、口译的复合型俄语专门人才。
要求掌握俄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基础理论,具有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掌握俄罗斯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基本的涉外知识及经贸部门实用的俄语技能,俄语文字处理及计算机应用与操作技能等。同时具备良好的现代汉语和英语(第二外语)的应用能力。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语法、俄语视听说、俄语电视新闻、俄语口语、俄语阅读、俄语报刊选读、经贸俄语、科技俄语、俄罗斯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俄汉口译、现代汉语、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课程。
毕业生适应范围:在涉外经贸、旅游、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笔译、口译工作及管理工作。
本专业与俄罗斯高校实行3+1、2+2等形式的联合办学。学生在三年级时可以赴俄罗斯自费留学。
软件学院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是2001年12月经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首批批准设立的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以“软件创造价值,教育塑造灵魂”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开拓意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国际新潮流的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国内、国际开展多层次的学历与学位教育。
学院现设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两个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包括“高中起点本科生”、“1+3模式本科生”、“2+2模式本科生”、“二学位生”、“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并开展多种国际IT行业培训、认证工作。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2600多人。
学院依托东北大学信息学科的优势,采取严格的教师筛选程序,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并在国内外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力求以一流的师资,造就一流的软件人才。
为实现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学院根据企业及领域需求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灵活的课程体系,动态的培养计划;为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学院还将部分信誉好的IT认证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学生通过认证考试即可获得相应奖励学分,并获得奖励补贴;此外,学院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课程,从2004年开始引进了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10门课程。
为培养国际化软件人才,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的能力,学院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目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比例达到60%以上。
针对辽沈地区对日、对韩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学院在外语课程设置中除开设英语外,还开设了日语、韩语课程,积极培养面向企业需求,既懂英语,又懂日语、韩语的国际市场软件开发人才。
学院试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强化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大二过英语四级,大三过英语六级,用英文书写毕业论文、用英文答辩;试办了订单式培养试点班,针对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培养;成立对日就业班,合格的学生直接到日本就业。通过特色培养,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外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企业高度评价,毕业生供不应求,两年来就业率均在98%以上。
为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学院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团体和相关技术平台俱乐部(如东北大学IBM技术俱乐部、东北大学甲骨文俱乐部等),并设立了学生专项奖励基金,每年奖励学生总金额40多万元。
学院自成立以来,多途径探索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断拓宽办学途径,扩大对外合作办学。学院目前在IBM、东软集团、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等20余家国内外软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蒙纳实大学、悉尼大学、日本大学国际教育联盟(包括13所私立大学、19所公立大学)等多家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
2005年8月,教育部、科技部批准东北大学建立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该中心主要依托软件学院。
经过五年的办学实践,学院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对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评估,2005年“面向企业需求的实用性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面对21世纪以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高级软件人才的迫切需求,软件学院将抓住机遇、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东北大学信息学科和辽沈地区对日、对韩的优势,突出办学特色,拓展办学途径,提高办学水平,增加办学效益,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国际、国内一流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先进的开发技术,具备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高级软件人才;注重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高效管理项目的能力,工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电子技术基础、离散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软件设计实例分析、CMM/ISO9000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信息安全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安全领域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网络安全实战能力和安全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及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离散数学、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接口与通讯技术、PKI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WEB技术与应用、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电子商务概论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毕业生将主要服务于信息产业或其它国民经济管理部门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学校和军事部门,从事各类信息安全系统、网络安全系统的科研、设计、开发、教学、产业、管理和工程技术应用等方面工作。
艺术学院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9月,艺术学院的成立是东北大学面向新世纪调整学科结构,加强学科建设,改善育人环境,向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现代一流大学迈进的重要一步。艺术学院以东北大学多学科优势作为依托,坚持科学与艺术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品德与才艺结合的办学思想,通过开展系统的艺术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德艺双馨高素质复合型艺术人才。
艺术学院下设音乐表演和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及音乐学和设计艺术学两个硕士点,艺术设计专业“品牌学”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学院在校本科生535人,研究生9人。
音乐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理论和文化艺术素养,具备音乐表演等方面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演唱(奏)、合唱(奏)、重唱(奏)、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艺术概论、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名著欣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艺术指导、钢琴教学法、钢琴副课、表演课、哲学、政治、大学英语、体育、工程技术选修课、人文科学选修课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合在交响乐团、歌剧院、歌舞团、合唱团、综合性文工团等单位从事音乐表演工作;适合到艺术类及普通大中专院校从事音乐教育工作;适合到社会科学类文化部门、艺术馆站、文化馆站从事音乐研究工作;适合到部队、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音乐文化普及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设计艺术理论和文化艺术素养,具备艺术设计创作能力、视觉艺术表达能力和广泛的适应能力,能在艺术设计领域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创作、工程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工程制图、建筑技术、表现技法、室内设计史、家具设计、快题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装饰材料、工程概算、字体设计、图形创意、商业插图技法、商业摄影、标志设计、书籍装帧、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合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单位、室内设计单位、景观设计单位、平面艺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广告湖南阳光技术学校、视觉形象设计与研究单位等从事创作、开发、设计和研究工作。适合在装饰装修企业、建筑工程企业、商务印刷企业、网络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出版机构、实用美术单位等从事工程设计、专业策划、业务管理、专业制作工作;同时也能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源于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在把信息科学和技术应用于解决医学实际问题中孕育和快速发展壮大起来的。1989年郑全录教授开始了CT技术的研究,拉开了研制中国自主品牌高端医学影像产品的序幕,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模式。1994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国产CT,1998年成立东软医疗系统有限湖南阳光技术学校,2000年中国第一台螺旋CT研制成功,同年建成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孕育和推动东软医疗这一民族自主品牌的诞生和崛起过程中,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自身不断发展壮大。1996年获得学士授予权,1998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06年获得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成为省一级重点学科。2005年8月26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以东软医疗和飞利浦医疗产业为支撑,辅以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的临床资源,由东北大学和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联合创建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整合了国内外丰富的教育资源,致力于构建以医学影像学和生物信息学为核心的产、学、研、医良性互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孵化面向未来的生物医学工程核心技术,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发展需要,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精通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端人才。
学院实行联合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拥有由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顾问咨询委员会,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其中包括原飞利浦研发及医疗系统全球执行副总裁MartinF.H.Schuurmans博士、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郑筱祥教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所所长白净教授等。学院还聘请著名医学影像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教授、著名神经放射学专家戴建平教授、荷兰著名医学影像专家H.Romeny教授、荷兰著名生物信息专家P.Hilbers教授等海内外学者为兼职教授。
目前学院发挥所拥有的世界一流医疗产业平台和医疗临床资源以及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遵循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发展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医学影像学的核心地位,开展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医学图像分析与智能辅助、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等研究方向的研究,形成了独有的生物医学工程的教学、科研和开发综合性学科环境。多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的大型软件研发任务和重大的科技攻关任务,包括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医疗产品和技术,形成了一支以著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高学术水平的中青年博士为学术中坚,归国留学人才不断加盟的高层次学术梯队。学院现有教授19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1人。
在教学和科研环境方面,学院拥有医学影像学实验室、生物医学电子学实验室、生物医学信息学实验室、2个产业实习基地,并可使用东软医疗系统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东软飞利浦医疗系统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的研发环境以及飞利浦亚洲研究院的科研资源。在多年的实践中,学院形成了东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特有的科研、教学、产业、医院良性互动、多方融合的生态环境。在这个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环境中,面向市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得到充分的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客户需要的产品,并在实际用户的考验中得以持续地改进和完善。
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记忆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与国际接轨,强调实践环节。在课程体系中吸纳埃因霍温科技大学独特的DCL(DesignCenteredLearning)全新的教学模式,结合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在各学期均介绍了有针对性的应用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效果。部分专业课程由荷兰教授讲授,其余专业课程使用中英文双语授课。另外,学院单独设置了学硕博连读班,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实践。学院还推荐优秀学生到国内外知名学府及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每年选送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到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享受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提供的奖学助学政策。
此外,学院不定期组织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为学院师生搭建全方位、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为学生组织出国留学和国际交流提供机会;学院还成立了专门的就业能力指导办公室,培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就业能力、自我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努力为学生提供广泛到企业和医院实践的机会;对于在校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学院为其提供各类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并优先推荐其到合作企业工作。
教育与产业的高度对接,产学研医的高度融合,全新的教学和管理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成为东北大学迈向国际化的样板工程,为尖端的医疗技术领域培养高端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将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以医学影像和生物信息学为核心,培养多层次、国际的、多学科、精通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生物医学工程的高端人才。
本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学硕博连读班。
主要课程:【电子信息类】电路原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嵌入式系统、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图形学,Multi-scaleImageAnalysis、Matlab、Mathematica、生物医学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仪器及系统、医学成像技术及系统。
【生物医学信息类】化学导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影像诊断学、Bioinformaticsandmodeling。
【综合应用类】DCL、科学方法论、项目管理、国际商务等。
毕业生适用范围:本专业就业领域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医疗企业、跨国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等,毕业生可从事涉及医学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医院信息化、医疗电子、生物信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体育部
东北大学体育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近年来,体育部坚持继承和发展,不断开拓进取,在体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特色教育,打造精品课程。体育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创建并形成了“以滑冰课为特色,轮滑课为基础,双语教学为先导,其他项目为支撑”的体育教学新格局。滑冰课2001年被评为校级优秀课,2002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2003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200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
双语教学,领全国体育教学改革之先。1987年,体育部开始在体育教学中试行双语教学,充分体现了体育部的创新精神和远见。
现代教学技术,成果累累。我校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和理事长单位。专业建设,实现两个突破。2002年创办社会体育专业,2004年体育人文硕士点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本科生80人,硕士研究生14人。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成绩斐然。作为全国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学校,我校各项目代表队在全国、省内和沈阳市的一系列重大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续写了东北大学的辉煌。目前,体育部下设第一现代教学方法研究中心、第二现代教学方法研究中心、社会体育教研室、冰雪项目教学与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3人、讲师14人、助教12人;硕士导师9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国际级裁判4人5项、国家级裁判员17人10项;校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1人。
近年来,体育部先后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4项、省部级研究课题8项。2002年,冰雪项目教学与研究中心被中国滑雪协会接纳为会员单位。2003年,体育部被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基地。
体育部在切实抓好自身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还承担了全校2万多名在校本科学生的公共体育教学工作任务,求实创新,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既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又掌握管理知识的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既懂经营又懂法律的体育专业经纪人。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社会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工作的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体育社会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科研方法、社会体育学、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滑冰、田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输送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为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培养科研人员、体育师资。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在东北大学统一规划下,面向全国一批本科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87年,是东北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996年,正式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子项目。1998年,随东北大学划入教育部。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在继续面向全国独立招生的基础上,电子注册统一归口东北大学,毕业证与学位证由东北大学统一考试合格颁发。2006年,开始承担东北大学“985工程”建设子项目。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校园内林木花草郁郁葱葱,楼群建筑风格迥异,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专任教师400余人,教授和副教授120余人,专任教师中获博士、硕士学位者近70%。学校设有研究生分院、9个系及继续教育、网络教育2个分院。在校本科生近7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0余人。25个本科专业包括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英语、日语、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研究生分院共享东北大学博士点、硕士点,联合培养博硕士研究生。
学校拥有17个基础课实验室、27个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平台——测向定位实验室。实验设备先进、完善,其中基础课实验室均是经过“双基”评估认定的合格实验室。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设有德国欧登多湖南阳光技术学校、中国移动通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电子工艺实习基地以及世界一流水平的罗克韦尔自动化实训实习基地等校内外实习基地37个,这些实习基地集教学、研究、开发、培训于一体,为师生的学习和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实验环境。
学校拥有现代化图书馆,藏书74万余册,39个大型数据库,设置电子阅览室、情报检索室,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校园网络设施完善,拥有国家公用数据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两个出口,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
学校不断优化科研环境,拓宽科研领域,设有控制工程研究所、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所、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工程优化设计与智能天线研究所、智能测控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翻译研究所、应用地质研究所、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等19个科研机构,其中信息技术与智能软件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担任所长、周巢尘院士担任副所长。
学校治学严谨,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一次就业率始终在河北省前列。
学校非常重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现已与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学校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社区学院、伊里诺尔州林肯兰德学院、芝加哥大学湖城学院等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邀请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定期接收美国佐治亚洲考沃南特学院、美国伊利诺尔州林肯兰德学院和美国马里兰州的留学生和国外文化交流客人。
学校全体师生自强不息,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累累硕果,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与认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与东北大学总校一起,获得了“优秀”的成绩。现在,学校正按照提高培养质量求生存,狠抓学科建设上水平,适度扩大规模求效益、深化内部管理促发展的办学思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朝着创办现代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学校现开设的25个专业中,除电子商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外,其他23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设置以及毕业生适应范围均与东北大学相同。
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是教育部首批批准设立的新专业。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 新发展需要,既懂经济、管理理论,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工具,能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研究、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以及企事业单位电子商务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运筹学、西方经济学、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通讯与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安全、电子商务概论、网络商务信息管理、电子支付与网上金融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法律与规范、电子商务实用技术、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开发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可在党政机关或研究部门从事电子商务宏观管理与法律法规研究、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的理论与发展对策研究;可在软件开发企业与研究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平台及应用软件研制、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管理研究;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从事电子商务的规划、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可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是将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本学科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电子技术、基础医学等学科领域,培养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检测技术等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生化学、电路原理、电子技术、汇编语言与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生物医学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医学传感器、医学电子仪器及系统。
毕业生适应范围: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疗器械单位、医院,厂矿企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科研、教学、业务管理及设备维护等工作。
。改则电工培训学校,东北大学专业介绍,改则学电工的学校,改则电工培训哪里好,改则电工培训学校,改则电工短期培训班,改则电工培训学校地址,改则学电工培训,改则电工培训哪里好,改则电工培训班,改则电工技术培训.(编辑:hnygdzxx888)(整理:改则电工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