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汾西焊工学校
专注于汾西焊工培训、为汾西地区想学焊工技术的求学者提供专业的焊工培训课程和充电平台!
主页 > 焊工 >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

  • 课程介绍

  • 参考资料

  • 2021-10-05 12:07
湖南阳光焊工培训学校常年面向汾西招生!
【推荐】汾西快速学焊工技术,从湖南阳光焊工培训学校开始。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首选湖南阳光焊工培训学校!电话:0731-85579057,0731-85569651

【温馨提示】湖南阳光焊工培训学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车站南路红花坡路176号。目前没有在汾西地区设立分校。热忱欢迎汾西的学员来湖南阳光焊工培训学校长沙总校区参加学习!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汾西焊工学校

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文章前言:为您提供全面的汾西学焊工的学校,汾西焊工培训哪里好,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短期培训班,汾西焊工培训学校地址,汾西学焊工培训,汾西焊工培训哪里好,汾西焊工培训班,汾西焊工技术培训信息以及汾西焊工培训学校和汾西焊工培训班 新资讯,湖南阳光焊工培训学校,常年面向汾西地区开设焊工培训班,是专业的汾西焊工学校,常年面向汾西地区招生,热忱欢迎汾西地区的焊工技术求学者来我校学习 专业的焊工技术。汾西焊工培训学校,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讨论稿)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讨论稿)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讨论稿)

汾西焊工培训班文章内容:

中国焊接行业现状发展展望

 

一 概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焊接已经成功地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过程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但它确确实实地发生在过去的某个时段。我们今天面对着这样一个事实:焊接已经从一种传统的热加工技艺发展到了集材料、冶金、结构、力学、电子等多门类科学为一体的工程工艺学科。而且,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有新的知识融合在焊接之中。

剖析现代的焊接,我们不难发现其愈发显现出的几大特征:

—— 焊接已成为 流行的连接技术

在当今工业社会,没有哪一种连接技术象焊接那样被如此广泛、如此普遍地应用在各个领域。而其中 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

—— 焊接显现了极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在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焊接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当今世界的许多 新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和高新技术,诸如:计算机、微电子、数字控制、信息处理、工业机器人、激光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焊接领域,这使得焊接的技术含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并在制造过程中创造了极高的附加值。

—— 焊接已成为关键的制造技术

焊接作为组装工艺之一,通常被介绍在制造流程的后期或 终阶段,因而对产品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在许多行业中,焊接被视为一种关键的制造技术。

—— 焊接已成为现代工业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在工业化 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而且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根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工业产品的制造已经无法离开焊接技术的使用。

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三峡水利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哪个没有采用焊接结构?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4300公里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竟达35万个以上,整个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万5千公里。离开焊接,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的工程。

如果将焊接比喻为我们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难免会感到夸张,但勿容质疑的一点却是:焊接今天已经深深地溶入了现代工业经济中,并在其中显现了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机遇及挑战

(一)             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

焊接行业由焊接及相关技术的“使用者”、焊接器材(包括焊接材料、焊接设备、辅机具和切割器具)的“供应者”和提供相关支持服务的组织或机构(包括科研院所、学校、培训机构、检测机构、实验室、器材经销商等)组成。

焊接作为一种通用的共性技术,在制造业中被相当数量的企业用作关键的加工工艺,焊接直接决定着其产品质量的好坏。这些企业构成了焊接技术应用的主体。

根据我国产业类别的划分方法,这部分企业广泛分布在锅炉、压力容器、发电设备、核设施、石油化工、管道、冶金、矿山、铁路、汽车、造船、港口设施、航空航天、建筑、农业机械、水利设施、工程机械、机器制造、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和电子等行业中。这些企业在我国工业经济建设中影响深、涉及面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以焊接为主要加工技术(或焊接对其产品质量具有关键影响的)的企业数量达7000多家。

我国现有焊接器材的生产企业上千家。其中焊接设备的生产企业数量约为900家,焊接材料生产企业数量在500家以上。另外,我国还有上百家企业从事焊接辅机具、配套器具、切割机具和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品的生产制造。这些企业构成了我国焊接器材供应业的主体。

我国焊接行业还包括为上述两类企业提供各方面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公共机构。这些机构虽然数量不多(仅仅数十家),但对行业的影响很大,主要从事焊接及材料连接方面的行业管理、研究开发、教育、培训、认证、标准化、信息咨询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公共机构包括科研院所、大学、职业技校、培训基地、行业管理和服务部门。

有关数据统计结果表明:2002年我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1.6亿,其中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达到8000多万。在美国,焊接就业人数在1996年就超过了200百万,占全美制造业总人数的10%以上。考虑到美国制造业工业产值为我国的4-5倍,人均劳动生产率为我国25倍的状况,以及中、美两国焊接生产力水平方面的因素,即使按照比较保守的方法估算:我国目前焊接行业的就业人数应有一千万人左右。

关于我国焊接行业的现状,从整体上做定量的评估或许有些困难,但从各国焊接材料的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焊接行业的规模。2002年的焊接材料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焊接材料的总产量已经攀升到了144.9万吨,与美、日、欧的总和相当。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焊接大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二)        未来的市场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03年钢产量为2.2亿吨,比上年增长21%。按照我国焊接用钢量为40%的比率计算,焊接结构的钢材量接近9000万吨。

而在工业发达国家,焊接用钢量基本达到其钢材总量的60%-70%。根据我国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以及我国焊接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我国可能在今后5至10年时间内达到60%的水平。届时我国钢产量将介于2.5至3亿吨之间。这意味着焊接量将增加一倍,这就形成了对焊接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的可观需求。考虑到我国焊接生产效率增长的实际空间,生产率和劳动力之间的联动关系等方面因素,未来我国焊接劳动力的需求可能在百万数量级以上。因此,焊接行业将在今后5至10年继续保持增长的势态。

在进入21世纪的前夕,美国焊接学会(AWS)曾组织权威专家讨论、制定了美国今后20年焊接工业的发展战略。其分析报告对焊接未来做了如下预测:2020年,焊接仍将是金属和其他工程材料连接的优选方法。美国工业界将依靠其在连接技术、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优势,成为这些性价比高、性能优越产品的世界主导。

由此不难看出:焊接在未来的工业经济中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且还将对产品质量、企业的制造能力及其竞争力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加入WTO后,作为全球 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活力 强的国家,我国焊接工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地把握机会,迎接挑战,保证今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焊接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        主要挑战

1 焊接行业的“创新与学习”

我国在2001年加入了WTO,标志着我国经济开始正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我国2002年吸引国外直接投资500亿美元以上,居世界第一。事实上,从我国制造业全面进入全球产业链之日起,制造的理念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今天的制造与传统的概念截然不同。在过去,制造被简单地定义为:“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而当代国际化的工业经济赋予制造的诠释则是:“制造商经营、管理自己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合格产品,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因此,今天的工业竞争并不局限在企业之间,而是延伸至企业的外部空间(包括其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而且竞争的内涵也不限于企业的技术、管理、质量、价格、成本,而是包括其对环境、规则、文化、政策等在内的综合适应能力。

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环境有了明显改变,贸易和投资的障碍日益减少,技术进步使得国际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新技术、企业创新和组织管理、国际规则构成了当今工业竞争环境的三方面主要特征。这一观点得到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强烈认同。在此基础上,技能、研究开发、国外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费用和现代基础设施被视为与国家工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五大驱动力。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2年发布的《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在现代国际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以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静态条件获取临时优势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定义为“低级途径”。另一种“高级途径”则是通过建立和加强自主能力,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在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当今国际竞争中,各国都高度重视后者, 即通过提高自身适应能力,部署、逐渐提升新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并创造出更新的技术。这一整套活动和能力建立的过程被定义为“创新和学习”。

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阶段,仅凭借基本技能、基础设施、有利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就可能轻易地获得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往往是临时性的。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如果竞争的参与者不吸纳新的技术,开展创新活动,提高自身能力,这种优势就会逐渐消失。其后果不外乎就是在竞争环境中逐渐边缘化, 终被淘汰。

在工业化步入一定的成熟阶段,研究开发、外资投入和先进的技能将成为工业竞争力的主导。“学习和创新”这时对于企业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我国焊接行业5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从我国焊接行业现有的规模、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各方面综合评估,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焊接行业正在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发,我国焊接领域内的外资投入和技术引进均达到了相当规模,但我们在高端技术、前沿技术领域没有任何优势,这意味着我们虽然进入了全球的产业链,但仅仅居于价值链的低端。由此可见,我国焊接行业正面临着如何“从弱到强”的发展课题。而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无疑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关键。这恐怕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焊接行业“创新和学习”的主题。

根据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和学习”的内容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和阶段都将发生变化。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代价昂贵并且充满风险的过程,其艰难程度可能丝毫不亚于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持前沿技术优势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当然,我国焊接行业如果对此交出满意的答卷,无疑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强大的工业竞争力和整个行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技术创新能力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2年的报告,我国在工业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上的排名提升了25位(排名由1995年的第61位上升至1998年的第37位),是全球工业竞争力增幅 大的国家。这个成绩固然可喜,但如果对其做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我们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前所述,对工业竞争力有直接影响的五方面因素包括:技能、研究开发、国外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费用和现代基础设施。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报告中,这些因素被视为与国家工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五大驱动力。

如果将一些工业竞争力绩效良好的国家做对比、分析,或许可以更好地折射出我们的问题所在。

在联合国工业组织的工业竞争力排行榜上,韩国和新加坡显示出了很好的绩效。韩国的排名从1995年的第22位上升至1998年的第18位。而新加坡则从1995年的第6位升至第1位。这两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指数都比较高,显示出很强的竞争能力(见图1)。

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讨论稿)

1  1998年工业竞争绩效、研究开发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聚类分析

事实上,这两个国家获得竞争力的方式截然不同。新加坡主要依靠国外投资和技术引进,其本土的研究开发虽然不强,但借助外部技术和投资成功地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韩国则是完全不同的成功模式,韩国非常注重本国的研究开发,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能力来提高本国的竞争力。日本也是这种模式的典范,为了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它甚至不惜通过限制国外投资的方式来达到自主创新、强化竞争力的目的。

我国工业竞争力的提高主要来源于五大驱动力的后三项,即依靠改革开放以来显著增加的国外投资、技术引进,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五大驱动力的前两项,即技能和研究开发,我国明显落后。特别是代表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我国得到的评估结论是:非常薄弱。

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取什么方式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中国是全球 大的发展中国家,两种成功模式都有借鉴价值。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通过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吸引外资、引进国外技术等手段,成功地提升了我国的工业竞争力。而今后我国竞争力的增强恐怕在更大程度上要依赖我们的技术创新,换句话说,也就是先进的劳动力技能和科技技术将发挥主导作用。

反观我国的焊接行业,不难发现: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面临着几乎是完全相同的问题。

首先是技能问题,反映在焊接行业则是焊接专业人才的贫瘠。近年来,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日显突出。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等院校从1998年开始取消焊接专业、实行通才教育。在我国职业培训体系尚不完备的条件下,人才问题已经初露端倪。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今后几年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其次是焊接领域的研究开发。焊接研究开发的主要问题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整体研究水平下降。在工业发达国家,研究开发资金一般占其GDP的3%-5%。而在我国,情况明显不同。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03年的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为1500亿元,仅为我国GDP的1.3%。而对100家焊接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则更令人沮丧,这些企业的平均研发经费仅为其生产总值的0.37%。此外,我国在科研院所转企改制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包括:研究院所的经营和研发的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中、长期的研究项目和公益性研究项目倍受冷落;有些研究院所由于人才流失、资金支持不力等原因,被迫放弃一些有市场需求的研究领域,造成研究领域逐步缩减。总之,就整体研究水平而言我们正呈下降趋势。

除上述两方面问题之外,焊接领域内的技术扩散、研究成果转化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焊接领域内,大多数企业(特别是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制造厂)属于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比较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力量。长期以来,我国焊接行业主要依靠这种以高等院校为上游,科研院所为中游,企业为下游(科技成果应用主体)的产学研合作链从事研究开发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当合作创新链的源头和中、上游部分出现问题时,对下游的负面影响恐怕就勿需多言了,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技术进步的每个关键环节上几乎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地妨碍着焊接领域的技术创新,而且引发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水平低、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焊接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品种少、档次低等等。因此,焊接行业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应当在“创新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这样才能带动我国焊接材料、焊接设备、辅机具、制造应用等行业的健康发展。韩国、日本为本国创新能力提高的成功经验或许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能力不解决,我们就只能成为新技术宴会的旁观者,面临的结局将是边缘化乃至 终被淘汰。

3 行业支撑体系

企业在现代的工业竞争过程中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为了获得技术优势,需要进行创新活动;为了提高效率,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改革;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需要及时吸取 新的信息和知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所有活动构成了企业“创新和学习”的内容。

事实上,企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需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有些问题企业可以自行解决,有些问题则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因此,企业在“创新和学习”的过程中,能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什么样的支持,往往决定了其“创新和学习”的成败。换言之,企业所处的环境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谓的“环境”涉及到国家战略、产业政策、经济背景、总体框架条件、以及企业可以获取支持的其他外部资源(包括信息、知识、标准、认证、教育培训等)。显然,政府、社团和企业是构筑这个“环境”的主体。因此,支撑系统的构架要以服务于社会为目的。

工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工业环境可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满足其信息、知识、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在焊接领域内,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行业支撑体系。这些体系涉及到标准、培训、认证、咨询服务等各个方面。

客观而言,支撑体系的建立与整个国家的工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密切相关。我国从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暴露出了愈来愈多的问题。我们一方面需要解决这些矛盾,另一方面又要兼顾今后的发展,特别是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因此,焊接行业支撑体系的建设要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原则,逐步淡化行政色彩,职能逐步向行业协会和社团转移。

根据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焊接行业的实际需求,我们应当尽快建立并完善四个方面的支撑体系:即教育与培训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焊接认证和合格评定体系以及焊接信息服务体系。

与国际上先进的支撑体系相比,我们现有的这些体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差距。我们虽然初步建立了与国际相接轨的焊接人员培训、认证和标准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普及的广度和推进的深度方面,尚有一定差距;我们尚未建立一套适应来市场需求的合格评定程序,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质量监督机制应当如何调整和转化,值得研究;我们的行业信息工作是一个空白,焊接行业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对于决策、预测、规划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地建立信息体系是应当考虑的一个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在行业层面上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形成发展障碍。整个焊接行业面临的这些挑战应当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

三 对策分析及建议

(一)        创新能力建设

如上所述,我国焊接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技术的创新。我们在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及其运行方式方面存在着诸多缺憾。这些缺憾在企业的“创新和学习”过程中可能引发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可能牵扯到有关各方,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学校和学子们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条件来挑选理想的单位,包括政府、行业的支持机构和企业。有些问题需要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的范畴内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在行业内部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加以解决;还有一些问题可能需要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解决。在这里,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前两类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作为市场化运作 为成功的工业化国家,其政府在提高工业竞争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美国商务部在2003年4月至9月之间,先后组织了23次圆桌会议,邀请制造业的各方面代表参与讨论“美国制造业应对未来竞争的对策”。参加圆桌会议的人员来自航空、汽车、生物工程、半导体、化学制药、塑料、工具和模具等行业,代表着大、中、小型企业、少数民族企业和妇女企业。

美国商务部在总结、归纳工业界意见的基础上,于2004年1月提出了题为《美国的制造业——美国制造企业应对挑战的整体战略》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根据圆桌会议上来自企业界的呼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6方面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加强政府对制造业竞争的关注;创建经济增长和制造业投资的有利条件;降低美国制造业的成本;创新投入;加强教育、再培训;促进市场开放和有利的竞争环境。

为了保持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该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其中与“创新投入”有关的措施包括:

—— 设置一名部长助理,专门分管制造业和服务业。在该部长助理的协调、组织下,美国商务部技术管理局将会同国家科技委员会下属的制造研发战略工作组一起,重新评估现有联邦政府研究开发项目对制造业的重要性。而且,这种重新评估的内容还包括考虑对关键研究开发项目追加投资的必要性。

—— 在国家科技委员会内部建立一个制造研究开发战略工作组,负责确定未来联邦政府资助先进制造技术的优选项目。该工作组将采用论坛的形式,讨论、解决与制造业研究开发政策、项目、预算指南和方向有关的事宜。

反思我国焊接行业的创新体制和机制,从创新链源头到上、中、下游的链接环节产生的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

有些上、中、下游的链接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由企业和科研单位自行解决。但是,创新链源头部分的问题显然在行业和企业层面无法根本解决。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国家教育和科研体制的改革。毫无疑问,这些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必然会在今后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中得到妥善解决。从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角度出发,政府有责任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协调,而且协调措施和解决方案应当以今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

事实上,我国焊接行业创新能力的建设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它既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又与国家中、长期的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不无关联。鉴于这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十分复杂和棘手的难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包括教育界和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在内的工作组开展必要的分析和调研工作,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可行的方案。

从提升整个行业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国家应当重点支持、扶植一些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建设;确定对行业有引导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建立若干由首席专家负责的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梯队并予以必要的支持。

(二)焊接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完善

人才是现代工业竞争的首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人才问题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政府在制定其21世纪的竞争战略时,提出:“必须把教育、劳动力培训战略列入国家的优先列表中”。美国商务部的报告在描述保持美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对策时,特别将人才问题列为首选对象之一,认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是关键”。该报告甚至将中美两国人才队伍进行了如下分析、对比:

2002年中国工科毕业生人数为21.96万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39%;而美国的工科毕业生人数不到6万人,仅占毕业升总数的5%。这种状况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工业界深深的担忧。

我们姑且不论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何,这种简单的数字对比实际上并不能客观地反映问题的本质。事实上,我们(至少在焊接领域)比美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专业人才危机。

在美、欧等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大学普遍实行通才教育,其焊接人才主要来源于职业培训。他们的焊接职业培训体系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不同种类、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比较完善。

单看美国的工科毕业生人数似乎问题很严重,但事实上,美国早就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焊接职业培训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每年有大量的人员接受焊接职业培训后,获得美国焊接学会(AWS)的相应资质。而且,美国在获得国际焊接学会(IIW)的国家授权(ANB)之后,又开始在国内推广国际统一的焊接人员培训制度,并在AWS体制和IIW体制之间建立了相应的链接。因此,美国只要解决 “焊接在公众眼中那种在滑坡中挣扎的倒霉形象”问题,凭借其认证的权威性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就足可以吸引更多富有天赋和才能的人进入焊接领域工作。

反观我国,情况却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专业人才教育制度。曾经有4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焊接专业,提供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98年的通才教育制度实施。此后,人才的培养重任自然就落到了职业培训部分。而当时我国焊接职业培训体系尚不完善。为了解决我国焊接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中国焊接学会和中国焊接协会于1998年8月,联合成立了中国焊接培训和资格认证委员会(CANB),全面负责我国的焊接培训和认证工作。

我国的CANB在2000年1月获得IIW授权后,开始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国际统一的焊接培训体制。客观而言,CANB 近几年的工作卓有成效、成绩斐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国共有上千人接受了各类焊接培训并获得相应的IIW资格证书。CANB推行的IIW焊接培训体系已成为我国影响 广、 为业内认可、与国际一致的体系。但是,从深层意义上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处理,其中包括:IIW焊接培训体制与国家人才培训体制的兼容;现行体系的推广、普及;高校通才教育留下的空白如何填补等等。

为了进一步推广焊接培训教育体系,使其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同,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首先在于让学生精力集中全神贯注地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把学生从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觉得热血沸腾,踌躇满志,跃跃欲试,我们需要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完善高等院校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教育

    高等院校应当以培养现代企业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所改革。市场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高等院校的教育应当适应这些变化着的需求。以焊接结构的设计为例,随着焊接与其它制造过程的集成程度提高,对焊接结构设计人员的要求更高了。一般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不足以满足这种愈来愈高的要求。而院校教育针对这方面需求的改革、调整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 争取将我们现有的焊接培训和资格认证体系纳入国家统一的专业人才培训和评定体系中

2002年开始,国家实施《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计划》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并启动了“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训计划”,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在入学时与学子签定《安置就业协议书》。学生踏入社会后,他们学习、生活和事业都将受到阳光技术学校的关注,成功和失败都受到阳光技术学校的关心,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提高全体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正在筹划和建立新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评定体系。建议CANB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信息,作好充分准备,争取主动。

—— 增加授权培训机构(ATB)的数量

目前我国获得IIW授权的焊接培训机构(ATB)仅一家,与我国焊接劳动力队伍的规模极不相称。培训机构数量不足就形不成网络化效应,焊接培训的普及性将大打折扣。所以,增加培训机构(ATB)的数量是推广IIW焊接培训体系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 扩大现有的授权范围

目前国际统一的IIW焊接培训体系 早起源于欧洲焊接联合会(EWF),目前这套体系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而在欧洲,各类焊接人员的培训程序已经发展到10多个。而我国仅得到了其中4个类别(焊接工程师、焊接技术员、焊接技师和焊接技士)的授权。IIW已经建立了影响广泛的焊接检验人员培训程序,我国尚未得到该类别的授权。

—— 采取有效途径,利用职业培训祢补高校通才教育的空白

在高等院校实行通才教育后,我们应当研究、探索新的途径,积极发展培训事业,探讨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的能力。

(三)焊接标准体系的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地区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显突出。发达国家纷纷以技术标准,尤其是以涉及国家、人身、财产、环境安全的技术标准为依据,以专利技术为盾牌,借助技术性贸易措施,强化其经济和技术在国际中的竞争地位,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致使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的削弱,WTO各成员之间以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又称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壁垒”代替关税壁垒已经成为更加隐蔽的贸易障碍。国际市场竞争则从常规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演化到关键领域的标准竞争。

为了消除这些贸易障碍,我国从“八五”期间就制定了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政策。20多年以来,我国的焊接标准体系一直按着与国际接轨的原则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特别是 近几年,我们加大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在焊接质量保证的各个关键环节上,全套采用国际标准。为我国焊接培训、资格认证、质量管理、焊接人员技能评定和焊接工艺评定的国际接轨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与当今国际标准的迅猛发展相比,我们的标准化工作仍有许多差距。特别是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一直由政府主导,行政色彩偏浓。而市场的主体——企业对标准的认识不清、介入不足,致使我国标准的市场适应性普遍较差。此外,过去由于部门分管、条块分割的原因,我国有些标准(特别是原各产业部门标准)之间存在着协调不力的问题。焊接作为跨行业、跨部门应用的共性技术,这类问题尤显突出。为此,我国焊接标准体系的完善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 国家标准的清理和整顿

清理、整顿国家标准,使之整体上与国际标准等效。特别是确保焊接质量保证各环节的标准要求与国际保持一致,为今后国际通用化的焊接认证奠定基础。

—— 行业标准的调整

行业标准的调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向专业协会或社团标准过渡。与此同时吸纳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满足企业的需求。需要指出的是:行业标准向协会标准的过渡涉及到国家标准化政策的改革。我们应当关注国家标准化政策改革的 新动向,并借鉴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有序、稳步地推进这项工作。

—— 重视焊接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标准在未来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国际标准的需求和依赖明显增加。因此,培养一支外语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焊接标准化人才队伍十分重要。今天的国际标准变化迅猛,要想保持我们的标准体系与之一致,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队伍。中国焊接行业如果要在今后的竞争中抢得先机,抢占标准制高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而人才是其中的首要条件。

(四)焊接认证与合格评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 焊接认证体系的完善

目前,焊接领域内的国际认证包括人员认证和企业认证两部分。事实上,目前IIW执行的这两部分认证都起源于欧洲。

焊接人员的资格认证因为和教育、培训密切相关,所以两项工作联动进行。如焊接人员在经过培训后经过必要的考核,证明其知识和技能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要求,就予以认证。所以,焊接人员的认证工作在国际上普及较早。

我国在启动国际焊接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时,也开展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目前我国的CANB已经取得了4个类别焊接人员(焊接工程师、焊接技术员、焊接技师和焊接技士)的认证授权,获证人数达上千人。

焊接企业认证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ISO 9000的质量保证原则,依据国际焊接质量要求标准(ISO 3834)对企业焊接能力进行确认。这套认证体系涉及到企业焊接质量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和一系列焊接基础条件,如:焊接管理职责分工(ISO 14731)、焊工技能评定(ISO 9606)、焊接工艺规程和评定(取代ISO 9956系列标准的ISO 15607-ISO 15614)、焊接缺陷分级指南(ISO 5817)等等。和人员认证相比,企业认证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认证体系。企业认证在欧洲国家开展得比较普及。从发展的趋势看,企业认证也将和人员认证一样,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在国际范围推广、实施。

此外,在国际焊接学会(IIW)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内部, 近相继成立了环境选择委员会和环境工作组。这些机构主要从事焊接领域有关环保安全方面的研究。而国际标准化组织也相继颁布了一些有关焊接烟尘测试方面的国际标准。这些迹象表明:未来的认证范围很可能还会延伸到焊接环境方面。

鉴于认证在未来市场中的积极作用,我国的焊接认证体系应当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做通盘考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 建立我们现有焊接人员认证与国内产业部门(或行业部门)持证焊工的互认机制,使我们的认证得到政府和有关各方的认同;

—— 加强国际上焊接企业认证的动态跟踪,掌握其 新动向,并作好应对的准备。

2 合格评定程序的建立

按照WTO/TBT的定义,合格评定程序是指直接或间接用来确定是否达到技术法规或标准的相应要求的任何程序。其中包括取样、测试和检查程序: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程序;注册、认可批准以及它们的综合的程序。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有规范的合格评定程序,对某些产品,只有通过合格评定才能获准进入市场。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我国正在进行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在未来的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中,合格评定程序是标准实施的主要保障,它构成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的调整要求,按照WTO/TBT的原则,建立贴近市场需求的合格评定程序。

 

(五)焊接信息体系建立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高。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创新活动无一不与其获取的信息密切相关。这就对现代工业的支持机构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焊接行业由于本身具有开放、分散的特征,信息的资源、获取方式及准确性评估、分析整理都显示出很大的难度。长期以来,焊接行业的信息工作处于一种被人忽视的状态。从长远角度看,这种状态对于行业发展十分不利。建议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并着手进行下述几方面工作:

—— 建立常规的行业信息数据库;

—— 建立正常的信息资源和采集渠道;

—— 建立动态跟踪、实时更新机制。

总之,焊接行业的信息工作应当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按照“局部着手,兼顾整体,循循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力争做到面向市场,服务于政府决策和企业需求。

四 结语

1 焊接已不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加工技艺,它已发展成为集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工程工艺科学。焊接在未来工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无法取代。

2 中国焊接行业面临着“从弱到强”的发展课题,技术创新和支撑体系建设及完善是今后发展的关键。

3 中国焊接行业的“创新与学习”充满着艰险,代价亦是高昂的,而回报无疑是丰厚的。


 

文献目录

 

1《我国制造业焊接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         200312)林尚扬 关桥

2《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                     2002年)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3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2月) 国家统计局

4《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                  2004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5 Manufacturing in America –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to U.S. Manufacturers                             (January 2004)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6 Vision for Welding Industry                            (1998) America Welding Society

7 Welding Technology Roadmap                       (September 2000)  Energetics, Inc.

8 Welding-Related Expenditures and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in U.S.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and Mining Industries                   (May 2002) America Welding Society

9 《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20041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10 Needed Directions in Welding Research           (May 1989) Welding Journal A. Cullison

11 《中国焊接年鉴》                                   2001年)   中国焊接协会

12制造技术的历史回顾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0310月)王先逵

13 国际化的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           20041月)焊接快讯82王林

14《机械工程标准手册(焊接与切割卷)》(200012月)《机械工程标准手册》编委会

15 《焊接专家高层研讨会》会议纪要及录音资料    20043月)中国焊接学会秘书处

 

 

会议资料之二:

 

 

资深焊接专家高层会议纪要

 

中国焊接协会、学会组织的资深焊接专家高层会议于200435日在北京召开。被邀请并参加会议的专家有:陆燕荪、潘际銮、关桥、林尚扬、徐滨士、田锡唐、吴林、陈丙森、史耀武、陈伯蠡、张文钺、殷树言、蒋立培等。中国焊接协会理事长张德邻、副理事长宋天虎、两会秘书长张彦敏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由张彦敏秘书长主持,林尚扬院士首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我国制造业焊接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接着各位专家就我国焊接学术及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讨论。

现将各位专家讲话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陆燕荪

1、我国新型焊接用钢和对应焊接材料的研制开发与日本有很大差距,焊接过程涉及材料、焊接、检验全过程,我们应加强新型焊接用钢和对应焊接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在开发新型焊接结构用钢时应首先考虑其焊接性能和对应的焊接材料开发。要加强焊接过程零缺陷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确保焊接质量。

2、焊接发展的支撑系统,首先要制定和完善焊接专用标准,特别是与产品相结合的产品焊接标准;第二是加强焊接人才培养,在当前很多大学取消焊接专业的情况下,要抓好从事焊接人员再教育培训工作,两会可与名牌大学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短、长期培训班。

3、要选择突破口,前几年我国锅炉行业采用MPM技术,使膜式水冷壁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开发是科技进步,应用也是科技进步,在当前我国焊接机器人制造没有形成产业化的情况下,要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行业中推广应用焊接机器人。要提高核电产品的焊接制造水平。针对我国石油储备工程建设,要积极参与几十个千万吨油罐的建设,发挥两会的技术优势。

4. 统计工作联合会一直进行。焊接统计工作要投入一定资金,国家统计局提供统计数据都要收费。

张德邻

编写工作要由协会学会承担起来。林院士的总结中学术问题较多,行业问题提得较少,要补充进去。我想还是以建议书的形式写一个政府能看得懂、感兴趣的建议。建议中要包括经济效益分析,焊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焊接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解决对国外成套设备和特种焊接材料进口的依靠问题,解决多少人就业问题等等。政府的职能是进行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要根据政府职能有针对性地提建议,希望政府了解焊接产业,有限度地给与支持。

另外,要抓好焊接人员国内资格认证准备工作,要争取得到人事部门的授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认可,两会也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关桥

焊接统计工作是研究焊接发展战略的基础,林院士在企业数据调查中碰到很大困难,首先是企业不够支持,回函率(8%),这说明两会的大旗举得不高,其次是一些助手不得力。两会秘书处应尽快介绍懂得行业焊接生产技术的得力人员,将统计调查工作接过去。焊接统计工作要纳入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在总结中林院士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诺大一个中国,大学和研究院所没有搞焊接材料研究的,这种局面如何扭转。

另外,两会如何在我国重大建设中体现价值,如何捕捉我国重大焊接工程项目信息,如何进入到重大工程中发挥作用,也值得我们思考。

陈伯蠡

林院士的总结中,机械行业说得较多,建筑行业谈得较少,实际建筑行业是 大的用钢焊接大户,一座钢制大桥的用钢量达3-5万吨。桥梁结构焊接对我国焊接发展贡献很大。我国大型铁路公路桥梁建设从1957年从南京长江大桥起步,用焊接结构逐步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铆焊结构,并开发了一些桥梁用钢材料。1990-2001年,我国铁路公路进入现代化时期,拱形桥、斜拉桥、悬索桥的长度、宽度、跨度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阳光责任:一切为了学生,每年新建钢制桥的数量也是世界第一。在桥梁建设中焊接技术包括焊接变形、公差精度控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国内大型桥梁建设工程和焊接技术等问题)

张文钺:

主要谈四方面问题:

一、今后5-15年经济发展粗略预测:到2020年我国焊接结构用钢比例将达到65%,焊接自动化率达到70%,汽车年产800-1000万辆,造船年吨位约1000万吨,焊接材料年产量达300-350万吨,焊机用量达50万台。

二、制定规划(或战略)主要考虑的问题:

1.人才培养,我国今后需要焊接工程技术型人才占70%,研究开发型占30%,应增设大中专焊接学校,增加专业培训机构。由于焊接工人劳动强度大,国家应有鼓励政策。

2.今后10-20年焊接面临的三大挑战:

⑴节能,我国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工业发达国家高出2-3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30%-90%,焊接是能耗大户,所以要开发节能焊接设备和技术;

⑵降低污染,焊接不仅是能耗大户,也是污染大户,特别是焊接材料发尘量超标影响焊接材料出口,应开发低尘、低毒焊接材料;

⑶针对国外超级钢投入市场建议对超级钢焊接进行系统研究(包括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材料等)。

三、如何制定“焊接发展规划”:组成强有力的建议团,争取各方面支持;分专题组织制定。

四、两会如何推动焊接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制定、完善标准;组织重大课题攻关;扩大培训点;做好焊接数据统计。

宋天虎

企业界为什么对焊接数据统计工作不关心,建议应多邀请企业界老总参加会议,听听他们的意见。关于国内对特种焊接材料的开发、生产不重视问题,有人认为:现在国家开放,贸易便利,一些焊接材料国外有现货而且价格可接受,焊接材料不一定都得用国内生产的。

哈工大与哈尔滨焊接培训中心联合举办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班,既有学士证书,又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值得推广。

田锡唐

焊接技术不仅用于民品,而且用于军品,规划应适当反映在航空航天军品中的应用发展情况。

人才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焊接技术是人来掌握,可以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专题讨论。

潘际銮

规划可以从现状、存在问题和预测三个方面写,另外应论述成为焊接强国要解决哪些问题。

现在教育上存在错误导向问题,首先教育制度要多元化,不能一刀切。现在焊接硕士博士都搞一些虚拟的东西,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可以让他们学到一些思维方式,让他们有信心为将来去拼搏,有欲望去主动钻研学习,有意识地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大量事实表明,对于任何事情,兴趣起来之后是永远无法扼制的。一旦产生了兴趣,他就肯定能找到学习的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很少,呼吁教育界不要只注意基础科学研究,要注重工程开发应用,不要靠论文多少考核硕士博士成绩。

蒋力培

报告可分为分析、建议与呼吁三个方面写,关于焊接专业设置问题,美国就没有焊接专业,连加工专业都没有,毕业后要从事焊接工作,无非加一年的专业课就可以了。美国、法国、德国学会很有权威性,这种权威不是政府给的,是干出来的。我国焊接科研力量一点不弱,但学、研结合不好,科研转化成生产力较差,这方面需要两会牵头。美国焊接学会很有资金,很多科研项目资金由学会提供,学会到大的集团揽课题,然后组织实施,因此学会与企业学校关系密切。现在政府职能向行业组织转移,两会要在扩大职能上下功夫。

陈丙森

焊接规划要满足市场需要,市场和用户是焊接发展的 大驱动力。我们培养的焊接博士和硕士毕业后真正搞焊接的很少,是不是白培养了。机械工程学会去年搞汽车焊接论坛,今年搞航空航天论坛,很有影响。秘书处人员频繁调动会影响工作。同意规划写成展望和建议形式。

殷树言

1万吨钢需要25-30台焊机,2亿吨钢需要50-60万台焊机,现在我国进口焊接设备数量不大,但资金很多。国内企业认可国外设备,主要是国产设备性能、价格是可以,但可靠性比国外差。

我国是集装箱生产大国,全世界85%的集装箱由中国制造,但集装箱焊接生产速度上不去,国外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速度 大达1.5M/min,而我国0.6-0.7M/min。国内闻名的清华、哈工大都没有人搞焊接电源。一些焊接设备厂开发、生产焊接电源,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学校教学设备齐全,拥有专业实习操作室供学生操作实习,同时配合电化教学进行授课,但研究人员不懂弧焊原理,单凭电子知识是不行的。

史耀武

焊接行业不是一个独立制造行业,只有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是独立的,其余只是焊接技术应用行业,现在学生不愿到企业去,如何引导,如何从政策上给予优惠。

后张彦敏秘书长作总结发言:

大家对焊接行业很有感情,提了不少宝贵建议,秘书处要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现在归纳几点意见:

1、文章题目定为发展战略,内容可分为现状、问题、战略、建议四个方面。

2、组织问题,根据上述题目,内容,由秘书处组织。人员是比较难的问题,一个是时间紧迫,另一个秘书处没有合适人选马上接替林院士完成下面工作。如果由林院士做顾问,再找人接替林院士写建议或展望,有点难度。大家如果有合适人选可以推荐,哪怕调到秘书处来工作都行,回去再与林院士落实具体人选。

张部长 后指出,今天会议暴露了一些问题,反映了两会对当前形势的不适应。下一步如何做,希望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包括北京办事处建立问题。为了开好下一次会议,秘书出要进行充分准备。在下次会议前还要开一个小会,把工作一项一项列出来,争取把下一次会开好、开成功。

张彦敏秘书长代表两会秘书处对机械科学研究院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提供了良好的会议条件表示衷心感谢。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中国焊接行业的现状、发展及展望(讨论稿),汾西学焊工的学校,汾西焊工培训哪里好,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短期培训班,汾西焊工培训学校地址,汾西学焊工培训,汾西焊工培训哪里好,汾西焊工培训班,汾西焊工技术培训.(编辑:hnygdzxx888)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

汾西焊工学校延伸阅读:在汾西想学焊工去哪里学,在汾西学焊工真的好吗,汾西到哪里学焊工,汾西哪里能学焊工,汾西在哪里学焊工,汾西汾西焊工学校哪家好,汾西学焊工哪里好,汾西学焊工要多久能拿证,汾西学焊工要多长时间,汾西学焊工多久可以学会,汾西学焊工要多少钱,汾西哪有学焊工的学校,汾西哪有焊工学校,汾西一般焊工学校学费,汾西焊工学校学多久,汾西学焊工学费多少钱,汾西学焊工多少钱,汾西报个焊工速成班多少钱,汾西 好的焊工学校,汾西焊工培训速成班,汾西学焊工速成班,汾西学焊工一般要多长时间,汾西焊工短期培训多长时间,汾西焊工短期培训学校,汾西培训焊工多少钱,汾西有焊工培训班,汾西哪里有焊工培训,汾西焊工培训多少钱,汾西焊工培训要多少钱,汾西焊工培训费用,汾西焊工培训中心在哪里,汾西焊工培训中心电话是多少,汾西焊工技术培训中心,汾西焊工培训哪家学校 好,汾西哪家焊工学校 好,汾西焊工技术学校,汾西焊工学校收费标准,汾西焊工培训怎么收费,汾西焊工培训班能相信吗,汾西哪家焊工短期培训好,汾西焊工技术培训学校,汾西学焊工哪家好,汾西学焊工要多久,汾西哪里可以培训焊工,汾西焊工培训班多少钱,汾西焊工培训,汾西汾西哪有学焊工的地方,汾西学焊工的学校,汾西焊工学校哪里好,汾西学焊工多少钱学费,汾西学焊工哪里 好,汾西学焊工培训班多少钱,汾西焊工速成培训,汾西焊工培训哪个好,汾西焊工培训班,汾西有名的焊工培训中心,汾西短期焊工培训学校,汾西学焊工到哪里比较好,汾西焊工培训中心,汾西焊工培训哪里好,汾西焊工速成班学费,汾西焊工短期培训,汾西焊工培训学校。

(整理:汾西焊工培训学校)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

汾西焊工培训学校,汾西焊工培训班

  • 扫码分享
  • 新资讯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