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如果没有亲自到过乌兰县柯柯镇托海村,根本就无法从更高的层面上认识和理解托海村搬迁的深远意义。
2008年12月18日,在柯柯镇党委书记马国斌与托海村党支部书记徐立鹏的带领下,我们终于踏上了去托海村的路。从乌兰出发,在行驶了150多公里后,汽车在被洪水冲毁的桥旁停了下来,徐立鹏深有感触地说:“就是这座桥,让我们搬家多绕了80公里。多亏了‘百企连百村’中两家企业对我们的帮助,光靠村民自己的力量,这次根本搬不出来。”在经过186公里的行程后,我们终于到了托海村。
昔日托海村
托海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湟源县调庄到乌兰县的移民村,按当时的经济条件能为这些村民解决温饱问题政府部门已经是尽了 大的努力。
10年、20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托海村存在的问题已日益显现了出来。
交通的不便,导致托海村与世隔绝,又因为贫穷,外面的姑娘也不愿嫁到托海村,换亲和近亲结婚使得托海村有了“亲家村”的别称。就是这样村里还有28个男青年找不到结婚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男青年就动起了“歪脑筋”,在外面打工时采取欺骗的手段,将不到婚龄的女孩子骗回家成婚。“我在乌兰县工作了20多年,到托海村只去过两次,其中一次就是解救被骗的女孩子。”曾担任县妇联主任的吴荣花说。
21年来,托海村的村民一直吃的是河水,据卫生部门的有关人员说,长期饮用河水,使得托海村的村民患有胆囊炎、疝气,很多人患有肝包虫等疾病,孩子们也都是氟斑牙。
从第一批村民迁来至今,托海村有3代人生活在这里,刚迁来时,徐立鹏只有12岁,小学毕业后,要想再读书,就得到德令哈去,受制于家庭条件,他成了一名“放羊娃”。学生上学难,学校没老师,这深深困扰着当地政府,分配到这里的老师,宁愿丢掉工作也不来。原来的6名老师,只剩下了4名,有钱买不到菜,水兑面常常成为老师们的一日三餐。
托海村小学只有1—3年级,4年级以上要到赛什克或德令哈等地去寄宿读书,花费大导致一部分家长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20年来,托海村只出过康福海一个大学生,他也是惟一的高中生。
交通不便使得种植的小麦、蔬菜销不出去,只能自产自销。在托海村现在还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菜窑,别小看这个菜窑,一年四季全家就指靠着它来改善生活。
托海村的村民第一次感知外面的世界是在2003年的11月,村里有了太阳能。因电能有限,家家户户只能看黑白电视,夏天日照时间长,蓄积的电源能看两三个小时的电视,冬天日照时间短,蓄积的电源只够点一盏节能灯来照明。要为托海村拉照明电,仅预算就达到7000万元。
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的日子虽然不好过,但要是得个病,可就把人整惨了。村民文战彪在1998年曾得了一次阑尾炎,家里人花了400元钱雇车将他拉到了德令哈的医院,而陪护人员的住宿、吃饭又花了1000多元钱,到现在还没还清做手术欠的钱。
对于曾经生活的托海村,村民们用“六难”来形容:交通难、就医难、用电难、上学难、通讯难、吃水难。
“如果托海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再得不到解决,我们这一届班子都深感对不起当地的农民。”对于托海村的搬迁县委书记金海宁这样说。
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改善托海村民生问题作为2008年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重要举措。他们提出了不但要让托海村的村民有饭吃,还要让他们有发展。
从2007年底至2008年4月期间,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工作组深入托海村就改善民生问题进行调研,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成立了由县长呼和巴拉担任组长的托海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而让托海村的村民认识到搬迁的好处也绝非易事。对于曾经两度迁移的村民来说,真正面临搬迁一方面是故土难离;另一方面由于没文化、没技术,不敢出门。听说要对村子进行整体搬迁,村里人的抵触情绪远远超出县两委班子的想象,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不但老年人不想走,甚至很多年轻人都不想离开这里,在一次例行的搬迁动员大会上,一些青壮年提出的不想搬迁的理由竟然是:搬迁后要让他们出去打工。“听到这句话更加坚定了让村民走出去的信心,都改革开放30年了,一定要让他们体会到党的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一定要让托海村的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搬迁前,我们给村民做工作,始终掌握住一点,要让村民认识到搬迁将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要让他们理解劳动致富的观念,做到让他们主动搬迁。”从搬迁伊始就负责这项工作的市人大副主任爱民、原柯柯镇镇长罗德成说。
经过各方努力,2008年5月6日,托海村整村搬迁项目开工了。
今日托海村
20日中午当记者来到托海新村时,一进村就被在村东南面一片空地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吸引住了,几十名农民正在紧张地砌砖、垒墙,原来是乌兰县与柯柯镇在托海新村免费举办了岗前就业培训班。这一次培训的内容为泥瓦工,州职业培训学校派来的老师正在对学员进行实地指导。3000块砖,一堆沙土,在这43名学员的手中一会儿是门柱、一会儿是外墙,47岁的学员孔治宏说:“以前没有文化和技术不敢出门,现在学了泥瓦工和电焊工心里有数了,出去打工的胆量也有了。”
统一的红色门柱、统一的绿色大门,雪白的外墙瓷砖,占地近3.7万平方米的托海新村住宅区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2008年11月9日,对于托海村村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终身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托海村完成了整体搬迁,全体村民住进了砖混结构,具有防洪、防暴雨、防震功能的100平方米的封闭式住宅。刚住进来时,许多村民都不敢相信这里是自己的家:“这么白的墙、这么高大亮堂的房子,感觉就像是到了亲戚家,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从5月6日开工建设到11月中旬搬迁完毕,历时半年,托海村民告别了居住20多年的土坯房,告别了老村,搬到了距离乌兰县城13公里的新村。
“现在的生活实话好啊,方便多了”。村民樊春梅揭开一屉刚刚出锅的馒头,一边吹着气,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同样是阑尾炎,村民徐立英11月30日早晨感到肚子有些疼,等到晚上7点实在疼得受不了,家里花20元钱送到乌兰县医院,当晚10点做阑尾手术时才发现已经穿孔。这事要放在几个月以前她就没命了,家里人现在说起这事都有些后怕。
在村里记者遇见了正悠闲地吸着烟斗的祁永德老汉,祁老汉的老伴是个聋哑人。作为村里的特困户,老汉一家人当初是 不愿搬迁的,没钱、没劳力,他都不知怎么才能将家搬到这么远的地方,可没想到的是,村里将老、弱、病、残当作特殊照顾对象,第一批就将他搬了过来。
祁老汉高兴地把记者让到了他的家里,一台29吋的彩电在这个贫穷的家里格外显眼。长期贫困的生活,使得村民在搬过来时,家家户户除了在客厅堆有粮食,可以说一无所用。为了让村民早日看到外面的世界,村里出面与厂家联系,为没有电视的40多户人家提前搬去了彩电。
为了让村民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结合村里群众的饲养习惯和优势,现在托海村建立了仔猪繁育基地,不但给每家修了45平方米的畜用暖棚,还为每户配发母猪1头、仔猪2头,并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为村里的养殖户进行了技术培训,为托海村成为仔猪繁育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新村建设已完成住宅、院墙、水、电、路、耕地治理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虽然刚刚搬迁不久,但村民现在已经开始开小卖部、开榨油房、买汽车跑出租了。“以前受制于环境,想发展也不容易,现在条件这么好,用不了多久,大家的生活水平就拉大了,明白了这个道理,谁也不愿被落下。”村党支部书记徐立鹏说。(作者:何 汀 罗连军芦研莉)
◇记者感言
乌兰县的财政收入在海西所辖的几个县中不是 好的,但是乌兰县做到了让88户村民集体住上了好房子。
“只要领导不以权谋私,农民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县委领导的这句话道出了每个党员干部的心声。只要爱民亲民,心里装着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就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乌兰县的领导班子始终把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真正的富起来作为首要任务,实现托海村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 终目标。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让托海村融合到一个整体中,比建设一个托海新村还困难。为此县、镇、村积极采取各种联谊的形式,增进老百姓之间的感情,营造出相临村共谋发展的氛围和干劲。
对于托海村今后的发展方向,县里也制定出了在保证村民基本收入的前提下,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实行土地流转,组织劳务输出,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就业 瓷砖 大门 一批 彩电
。右江泥瓦工培训学校,为了托海88户村民的幸福生活,右江学泥瓦工的学校,右江泥瓦工培训哪里好,右江泥瓦工培训学校,右江泥瓦工短期培训班,右江泥瓦工培训学校地址,右江学泥瓦工培训,右江泥瓦工培训哪里好,右江泥瓦工培训班,右江泥瓦工技术培训.(编辑:hnygdzxx888)(整理:右江泥瓦工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