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请进入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 已关注:人 咨询电话:0731-85579057 微信号:yp941688, yp94168
原标题:5月13日江苏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城乡建设专场
5月13日,江苏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城乡建设专场,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恒、徐州市副市长王先正、连云港市副市长黄万荣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城乡建设方面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钱钢: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闻宣传工作,加强全省各地各部门发展成就的对外宣介发布,省委省政府新闻发布平台组织举办“奋斗百年路 逐梦新江苏”——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二场——城乡建设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恒,徐州市副市长王先正,连云港市副市长黄万荣,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城乡建设方面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我是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钱钢。
首先,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城乡建设方面成就。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苏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江苏历史文化悠久、自然山水秀美,但是近代以后,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阳光精神:锲而不舍,力求完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腐败,到解放前夕,城乡面貌已是破败凋敝、满目疮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让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成为省委、省政府一贯秉持的发展思路,也成为一代代江苏建设人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经过持续努力,城乡建设各项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崭新景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要求,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城乡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创造性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在持续奋斗中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精彩华章。
一、住房在实现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向住有宜居迈进
住房是民生之要,江苏从“蜗居时代”到“住有所居”再到“住有宜居”的历史变迁,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千百年来老百姓“安居乐业”梦想所作的不懈努力。解放初期,由于经历了长期战乱,城市住房损毁严重,住房资源十分紧缺。江苏按照国家部署,在完成私有住房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的同时,着力改善老百姓住房条件。改革开放后,江苏在全国率先试点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具有互助性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率先在全省组织开展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调查,出台住房保障行动计划,率先提出构建“系统化设计、制度化介绍、规范化建设和长效化推进”的住房保障体系,扎实推动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不断提升住房保障水平。企业、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围绕住房有效供给提供了逐步完善的配套服务,住房供应快速增加,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二、市政基础设施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广大市民百姓的生活必需,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建国以来,江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发展历程。解放初期,城市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与服务处于严重短缺状态。50年代后,全省各地开始加大投入,一些城市开始统筹建设水厂、铺设管网,城市道路逐步向郊区延伸。改革开放后,江苏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加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系统性思维提升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环境品质。到2020年底,全省供水能力达到3154.5万立方米/日,经过深度处理达到优质水的比例近93.3%,构建了完整的从“源头水”到“龙头水”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全省城市、县城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15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990万立方米/日,建成污水收集主干管网6.1万公里;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其中太湖地区执行新的更严的排放标准;各设区市、太湖流域县级城市和苏中苏北地区部分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绿色交通、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天然气储气能力建设等新理念、新设施得到推广普及;江苏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率、自来水深度处理达到优质水比例、国家节水型城市数量等均位居全国第一。
三、城市发展在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向品质提升迈进
城市汇聚着人口、产业等诸多资源要素,承担着社会交流服务等诸多功能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江苏经历了从建国初期城市数量少、规模体量小、发展质量不高,到改革开放后城市数量逐渐增多,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态势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人口密集、城镇密集、经济密集的省情特点,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积极探索人居环境改善路径。2019年,围绕建设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园,创新探索实践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注重系统集成解决老百姓反映 强烈的“城市病”问题,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江苏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首个试点省份,承担了为全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探路的责任使命。经过长期努力,全省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率先实现了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率先以立法形式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绿色建筑规模和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全国第一;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七届江苏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构建了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制度体系,保有全国 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目前已公布了310个江苏省传统村落和365组传统建筑组群。
四、乡村建设在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向综合振兴迈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放初期,乡村建设百废待兴,江苏从与农民生活关系 密切的住房入手,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革开放后,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五、建筑产业在总量 大的基础上向实力 强迈进
建筑业是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建国之初,江苏各地纷纷组建地方国营和集体建筑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建筑队伍由分散逐步走向集中。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大规模进行,江苏建筑业迅速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建筑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广,市场拓展从立足本省、布局全国,再到扬帆海外。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建筑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结合全国建筑业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积极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动工程建造方式向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四化”融合方向发展,推行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四种新型建造方式。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国总产值13.4%,自2007年以来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建筑业增加值6530亿元、占江苏GDP比重6.4%,特级资质企业数量、“鲁班奖”、“国优奖”数量全国 多,7家企业进入全球 大国际工程承包商250强,带动就业近860万人,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度超过35%,“江苏铁军”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苏建筑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建筑企业逐步迈向高精尖、发展方式逐步迈向现代化。与此同时,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以“不见面审批”方式获得施工许可电子证书,全面实现各类从业人员考试注册证书电子化,推动施工许可并联审批。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六、城市管理在强化精细管理的基础上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迈进
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支撑。江苏的城管发展历程与国家基本吻合,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城市管理力量逐步实现集中,管理力度不断增强,管理水平和效率持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居乐业,坚持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着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消除了全省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8万多个,创建“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159条、“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社区”139个,21个城市被省政府批准命名为“江苏省优秀管理城市”,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城市脏乱差和“城市病”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在全国率先普遍推行覆盖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着力构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累计建成1800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近100个示范街道(片区)、151个省级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同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了全省1.94万个小区、2.95万个单位推行垃圾分类。持续深入推进城市“厕所革命”、停车便利化等民生工程,仅近三年全省就新(改)建城市公厕约7000座、新增停车泊位超过58.1万个。目前,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以上城市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建成运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97座,日处理能力达8.94万吨,其中焚烧厂57座、焚烧处理能力7.18万吨,占比超过80%,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了全量无害化处理。
各位媒体朋友!江苏城乡建设的起步腾飞、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改革和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的形象展现,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生动见证。回顾成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更加相信,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全省城乡建设必将以更加出色的工作成效为江苏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奋力在新征程上夺取新胜利、谱写新篇章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钱钢:
谢谢陈厅长的介绍。下面请徐州市副市长王先正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州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尤其是在城乡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徐州市副市长王先正:
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徐州的城乡建设工作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互动融合,城乡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型,让徐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展现出别样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就来到徐州,对徐州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8年,徐州作为全球唯一城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20年3月,住建部正式批复,徐州成为首个获得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承办权的地级市。徐州的城乡建设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纷呈。徐州立足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不断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在全省率先启动2020—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构建多元组团、开放联动的城市空间格局。“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约3300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634项,地铁1号线、2号线相继开通运营,成为淮海经济区首个拥有地铁的城市;3号线将于6月底开通运营,6号线正在加快建设,地铁成网指日可待。城市重要功能性项目有机更新,苏宁商务广场、城东环状休闲公园、潘安湖湿地公园等相继建成开放,第一人民医院迁建、一中新校区等30多所中小学校、10余家农贸市场和街坊中心等民生项目相继完工投入使用,三级医院实现县域全覆盖,中心城市商贸、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完善,交通线网总规模达到1.88万公里,新增759公里,现代化、立体化、便捷化综合交通骨架网基本形成。郑徐客专、徐宿淮盐铁路、连徐高铁通车运营,新增高速铁路321.3公里,“米”字型高铁枢纽即将成型,高铁、普铁通车里程均居全省首位。建成城市快速路总里程109公里,放射状快速化公路网初步形成,90%以上的乡镇实现30分钟进入高速公路网。完成观音机场二期改扩建,新沂通用机场建成运营。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成形,全面梳理挖掘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文化元素,着力打通贯穿整个老城区的南北向历史文脉,构建串点成线、结线成网的历史文脉保护开发体系,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汉文化名城,楚风汉韵的城市文化特质不断彰显。
二、交通运输服务提档升级。快速化出行能力大幅提升,地铁、高铁、航空、高架、高速出行实现无缝对接,高铁始发班列由2015年的11班/天提升至目前的37班/天,通达能力居全国第一方阵。航空联通国际国内60个城市,客运量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开通4条毗邻公交和2条城际公交,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7%,丰县、沛县、睢宁县列入首批11个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示范县,提前两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升至 高的5A级。均等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联合公布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及省公交优先示范和绿色出行创建城市。农村物流示范县和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丰县、新沂市成功创建省级农村物流示范县,丰县“商农共网、统仓统配”被交通运输部表彰为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多式联运发展速度加快,开通公铁水、河江海等多式联运线路32条,累计开行国际班列超过600列,徐州交通运输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大幅提升。交邮融合发展成效明显,构建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年均增长33.7%,实现建制村“村村通邮”。
三、住房保障工作多点开花。全市实施棚户区改造约6500万㎡,新开工建设定销房27.27万套,改造总量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支持的地级市,110多万群众实现“出棚进楼”。“十三五”期间,通过租购补等多种保障方式,全市累计保障和解决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和外来务工人员17476户住房困难问题,发放租赁补贴1556.27万元。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015年的21.23%提高到2020年的29.27%,位次由全省第8提高到全省第3,超额完成国家和省定“十三五”期间达到23%的指标任务。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174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重点对象搬入新居。以“绣花功夫”开展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老旧小区106个。启动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建成使用28部,正在建设116部。
四、乡村建设迈出可喜步伐。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探索形成了集中居住的“睢宁模式”、空间治理的“邳州方案”、环境整治的“铜山样板”、乡风文明的“马庄经验”等一批先进典型和实践品牌。着力破解农村发展人、地、钱等制约要素,创新实施以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工程”,截至2020年底招引工商企业106 家,落地产业项目712个,吸引下乡人才3600 余名、返乡能人2500 余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国家宅基地改革试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等一批重要国家级试点先后落地我市,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突破。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4G网络、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通达,城乡供水一体化入户率、镇村公交开通率均达,城乡融合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四、绿色发展实现华丽转身。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视察时“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谆谆嘱托,坚持标本兼治加快生态修复,探索形成了《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2项生态修复标准,并在2019年徐州市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举办的徐州城市绿色发展国际论坛上发布,将徐州生态转型的经验向全球推广。2019年出台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介绍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六大类119项,总投资约131亿元,城市规划区内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建成区废弃采石宕口、黑臭河道得到有效治理。构建形成“徐风汉韵、厚重清越、景成山水、舒扬雄秀”的徐派园林新体系,市区园林绿化建管水平不断提高,公园提升改造、公园绿地便民提升等工程基本完工,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00公顷,截至2020年底,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16.32平方米。编制完成国土绿化提升规划,完成成片造林面积20.4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森林覆盖率达到27.15%、居全省第一,林木覆盖率达到30.54%、居全省第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走在全国前列,试点任务清单基本完成。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和原生垃圾“零填埋”。循环经济产业园勇闯无人区、当好先行者,历经3年由蓝图变为现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化建设运营样板。
进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徐州城乡建设工作将更加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机遇,对照“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放眼全国、全球审视徐州城市建设,加快打造辐射带动力更强、集聚效应更明显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钱钢:
谢谢王市长的介绍。下面请连云港市副市长黄万荣介绍连云港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尤其是在城乡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连云港市副市长黄万荣: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连云港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富集的港口城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连云港坚韧奋斗、务实创新,走过波澜壮阔、日新月异的72年,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迈出关键步伐,连云港在新时代“西游记”征程中书写了崭新篇章。
“十三五”期间,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突飞猛进,“中华药港”建成投用,生物医药产业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万吨级航道二期加快建设,4D级花果山机场建成待飞,4条高铁全面运行,“两基地一班列”逆势增长。亚欧国际交通枢纽建设迈出关键步伐。先后高分创成国家卫生城市,首创首成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荣登中国宜居宜业城市榜。特别是城乡建设方面,我们充分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城市东进、拥抱大海”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组团发展、功能互补、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快速联通”,着力塑造海滨城市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总体看来,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特点:
一是城市空间格局全面拉开。坚持组团布局、精明增长、紧凑发展,海州城区、东部城区、赣榆城区错位发展,既注重单元功能特色又注重城市有机构成。赣榆加速融入主城,连云新城、开发区建设提速,赣榆区、连云区、开发区投资占比由2015年的25%增加至2020年的50%。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一纵一横”的产业布局、“一体两翼”的组合港口布局全面拉开。“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化率达63.6%,比“十二五”末提高4.9个百分点,较全国水平高3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人居环境日新月貌。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大力推进一批惠民工程,努力让居民从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享受到更多便利。“十三五”期间,全市棚户区改造近9万套,是“十二五”期末的4倍。改造老旧小区320个,改善农房4万余户。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解决6万多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和新就业大学生住房问题。新改建道路500公里,打通“断头路”50条。整治便民道路和背街小巷235公里,市区90%街巷道路实施改造整治,交通“微循环”系统得到有效改善。完成低洼易涝片区整治28个。垃圾日处理能力增加2800吨。花果山景区升格为5A级,东海县、连云区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市图书馆新馆、大剧院等投入使用。建成4个大型城市综合体,改造47个标准化菜市场。行政村四级公路、镇村公交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建成国家级 美乡镇2个、美丽宜居镇村4个,累计建成609个美丽宜居村庄。
三是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连云港市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从恢复生产、建设起步,在改革开放后进入大规模、高投入、高速度、高效益发展时期,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在“大港口、大交通”发展方面实现了阶段性突破,现代化的立体快速交通体系加快构建,交通发展正式迈入新的时代。围绕交通强国建设江苏十大样板,加快构建“一带一路”海陆空国际运输大通道。连云港区30万吨级航道建成,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交通运输部明确将连云港港规划定位提升为新一轮全国沿海布局的11大“国际枢纽海港”之一。2020年连云港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52亿吨,集装箱运量480万标箱。花果山国际机场基本建成。连青、连盐、连淮扬镇、连徐等4条高快速铁路陆续开通运营,打通了连云港南下、北上、西出高铁通道。全省首条市域铁路城市动车开通运营。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138公里,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以G15沈海高速、G25长深高速、G30连霍高速为主骨架的“两纵一横”布局和以204、228、242、267等国省干线公路构成的“六纵七横”布局。204国道市区至灌南段、310国道市区段、海滨大道跨海大桥、徐新公路、云宿路等一大批关注度高的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全市农村公路通达里程10947公里,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
四是市政公用设施加快提升。“十三五”期间,城市供水普及率为,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98%。建成应急备用水源6个,海州水厂扩建和深度处理、蔷薇湖应急水源输水工程、莒城湖水厂投入使用。完成大埔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扩建工程、墟沟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7处新建扩建工程。截至2020年底,污水处理能力由十二五末期的41.2万立方米/天增加到70.1万立方米/天,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4%。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普遍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20%以上。在全省率先推行管长制,向管网要效益,完成289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全市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区污水管网进一步完善。完成海绵城市试点项目24个,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5.3公里,通过试点城市验收评估并投入运营。城区主次干道装灯率、路灯设施完好率达到96%以上、亮灯率维持在99%以上。
五是园林绿化建设量质提升。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更新规划建设理念,加快建设城园合一、人城和谐、充满活力、持续发展的公园城市。市区每年平均新增绿地面积240公顷以上,城市绿地总量增加到8540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建成创智绿园、新丝路零点公园、瀛洲公园、刘志洲山体育公园等大中型城市公园20多个,新建龙尾河游园等48处游园,实施各类道路配套绿化和提档升级,绿地格局日渐完善。建成北固山森林公园健身步道、环锦屏山健康步道、琴岛天籁环湖绿道、东盐河绿道、苍梧绿园应急避难场所等,强化了城市绿地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各位领导,记者朋友们,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十四五”期间,连云港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切实扛起时代重任,全力书写城乡建设高质量的“连云港答卷”,以更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钱钢:
谢谢黄市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提问机会,每人 多一次提问机会,谢谢合作。
中央广电总台记者:
燃气的使用在我们生活中已经非常的普遍,在刚才的发布中陈厅长也提到目前我们的燃气设施越来越完善。想请问一下聚焦提升城镇燃气居民使用安全,接下来我们会不会还有一些实质性举措?
陈浩东:
居民用气是危化品使用的重要领域,涉及千家万户。今年,省委省政府针对危化品使用环节的短板,部署实施了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围绕城镇燃气居民使用安全,我们将开展“七个一”行动,这既是前期危化品以及燃气安全整治工作的深化和拓展,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省政府已经于5月8日召开专题会议在全省进行布置。
“七个一”行动主要是:开展一系列安全用气宣传活动、出台一个安全用气标准规范、组织一次安全用气体检并建立用气体检档案、开展一次“黑气”市场和“灶管阀”整治、制定一个燃气智能表推广安装计划、进行一次更换设备活动、编制一个农村燃气管网规划。其中,出台安全用气标准规范、编制农村燃气管网规划这两项主要是由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发布实施,其余五项则需要各地推动落实。
(一)开展一系列安全用气宣传活动
重点开展三项宣传活动,一是开展燃气安全“环省行”宣传活动;二是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形式发布燃气使用安全公益宣传;三是编印《居民日常安全用气手册》派发至每一户用气家庭。
(二)组织一次安全用气体检,并建立用气体检档案
组织燃气经营企业按照标准要求对居民用户进行入户安检,用一年时间基本实现居民用户安全用气体检全覆盖。督促企业通过客户服务信息系统对用户隐患整改实施档案管理、闭环管理。
(三)开展一次“黑气”市场和“灶管阀”整治
开展“黑气”市场百日执法行动,加强跨部门联合执法,淘汰一批违法违规的市场经营主体,加快实施瓶装液化气市场整合。开展“灶管阀”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依法公布不合格产品名单,推动瓶装液化气企业对居民用户未登记钢瓶开展置换。
(四)制定一个燃气智能表推广安装计划
推动新建住宅按照标准要求安装具有远程传输、泄漏报警和紧急切断功能的复合型燃气智能表,推动检验到期的老旧表具逐步更换为智能表,指导各地制定推广安装燃气智能表的实施计划。
(五)进行一次更换设备活动
在居民用户入户检查时,对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以及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人员等居民用户进行重点登记,发现仍在使用老化胶软管、劣质调压器等燃气器具配件以及无熄火保护燃气燃烧器具的,督促燃气企业提醒用户及时更换并提供便捷服务。
通过此次行动,我们希望能真正提升城镇燃气居民使用本质安全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努力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谢谢!
新华网记者:
请问省交通运输厅金凌副厅长:请您谈谈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推进路径和“十四五”的发展展望?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江苏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关心!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全省全局性重点工作、高质量发展“ 迫切”任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先行军加以推进。在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推动下,江苏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水平继续处在全国前列,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下面,根据记者的提问,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交通发展的情况:
一、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
近年来,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入了短板加速补齐、路网加速构建、格局加速优化、服务加速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期。“十三五”期间全省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93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干线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15公里,高铁里程从“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位跃升至第3位;目前,江苏7座城市拥有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00公里,跃居全国第二;“十三五”时期,江苏建成3座过江通道,目前拥有过江通道17座,桥梁建设水平世界领先;全省运输机场客货年保障能力分别达到7230万人次和169.5万吨,南京禄口机场实现双航站楼、双跑道运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924公里,面积密度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超过1.2万公里,一级公路里程占比位列全国之首;“四好农村路”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现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省干线航道里程达到2363公里;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21.2亿吨,较2015年提升14%,港口吞吐量达29.7亿吨,占全国港口吞吐量五分之一;客货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推行高铁接驳、城际快车、校园快线等多种定制运输和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5年的14.8%下降至1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江苏连续两年被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授予“信用交通省”建设典型省份称号。
二、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路径
江苏交通运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大战略,不断拓展交通运输发展空间。江苏被列为交通强国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省委省政府出台《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创造性地提出打造交通强国“江苏十大样板”。2020年,江苏交通强国试点工作累计形成28个亮点示范,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实现五个“世界首创”;五峰山长江大桥创下七个“世界第一”。一批事关江苏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上升到国家规划层面,全省44座过江通道纳入国家规划;《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等重大规划获批;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南通新机场等重大项目被列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二是围绕更好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先行发展、引领发展。江苏交通自觉担负起“先行官”使命,全面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地。“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高铁通道、沿海高铁通道贯通,苏北“物流金三角”、通州湾新出海口、连云港新机场等取得新进展;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建成;长三角区域一体联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成型;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等城市间实现城际客运高频次1-1.5小时通达。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交通运输行业发挥投资“压舱石”作用,全面支撑稳就业、稳投资、稳增长。“十三五”期间,全省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93亿元,是“十二五”的1.6倍,拉动了约1.6万亿元GDP,新增了300万个就业岗位。
三是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更高要求,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我们聚焦解决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补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短板。目前“轨道上的江苏”实现重大突破,已建成郑徐、徐宿淮盐、连淮扬镇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三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初步实现成环成网。建成沪苏通、五峰山和江心洲3座长江大桥,促进了跨江融合发展,沿江两岸所有设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连。通过加快国际物流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支撑全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5254列,覆盖欧亚22国70多个城市;开辟运行国际集装箱近远洋航线72条;国际(地区)航空全货运航线实现零的突破,达到13条;全省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67.1万吨。
四是围绕三大攻坚战部署要求,不断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全面关停长江江苏段水上临时过驳区,建成5座长江干线洗舱站;完成400总吨以上船舶生活污水防污设施改造,400总吨以下船舶生活污水防污设施完成改造1.73万艘,占全国总数近60%。在全面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方面,江苏在国内率先研发应用“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在所有“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应用;构建“海江河”全覆盖全天候危化品港区监管体系并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安全联盟,实施了长江客汽渡分时段禁渡,危化品船舶分时段禁航等措施。在更好助力高水平全面小康方面,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9个县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升至 高的5A级,镇村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是围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更大力度建设智慧交通。在集聚创新要素、发展新兴业态、推进转型升级上奋勇争先,着力打造一流设施、平台和服务。我们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培育科技创新平台,用科技赋能运输服务。出台了全国首个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行动方案,拟订第一批97项新基建项目清单,投资规模约33亿。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 《江苏省普通国省道智慧公路建设技术指南》,与省工信厅、公安厅联合发布《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细则》,无人码头试点工程也在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完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试点工程建设,建成全国首家智能商用车领域国家级检验中心。江苏交通一卡通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市、区)全覆盖,设区市公交、地铁实现了手机移动支付全覆盖。我们还在全国率先建成并推广内河船舶智能过闸系统。建成内河电子航道图,为实现“内河水上导航”提供技术支持。
三、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展望
交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十四五”江苏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国内畅通、国际通达的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实现智慧绿色平安交通走在全国前列,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率先建成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万亿元,争取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范围内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新型枢纽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我们提出了六个方面的任务举措:
一是推动基础设施向强通道、强网络转型,以基础设施的新跨越支撑新发展格局。将加快补齐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过江通道等新的突出短板。“十四五”江苏将建设世界一流的省域高铁网,打造“1小时通勤交通圈”。加快省内全域一体化进程,过江通道将累计建成23座。我们还将通过强化综合交通大枢纽功能,来服务城市圈和区域发展,比如,通过建设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南京都市圈发展等。
二是推动货物运输向降成本、增效能转型,以物流网络的新活力保障现代流通体系。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畅通国内运输循环,持续发挥江苏水运优势,实施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工程,江苏内河千吨级航道里程将达到2600公里,覆盖87%县级及以上节点;持续提升港口铁水联运比例,完善联运物流体系;持续鼓励传统道路货运向物流供应链转型发展,完善国内航空货运网络布局。另一方面,强化国际运输循环,发挥沿海沿江港口在世界级港口群中的优势,错位互补。强化中欧(亚)班列品牌线路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国际物流黄金通道优势。
三是推动客运服务向强枢纽、便换乘转型,以幸福交通的新高度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我们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巩固南京、苏州“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力争再新增3个公交都市。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引导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到2025年,江苏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0%以上。积极提升慢行空间品质和“四好农村路”路域环境,主动投身美丽江苏建设。通过推动县(市、区)创建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到2025年,江苏所有县(市、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将均能达到AAAA级水平以上。
四是推动科技信息向促创新、促产业转型,以智慧交通的新成效增添发展动能。加快交通运输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推进5G、北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各领域深度融合。通过提升交通科技创新水平,构建科研创新平台,形成协同创新的科技研发体系,建设世界排名前列的网络运输平台,大力发展智慧运输服务,打造世界一流的网络运输平台。我们还将培育南京、苏锡常等创新型智能交通产业集群,打造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智能交通产业高地。
五是推动生态环保向增绿色、减排放转型,以美丽交通的新亮点展示美丽江苏风景。我们将努力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交通贡献。将绿色发展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管理全过程,鼓励建设功能复合型过江通道,积极推进构建交通绿色生态廊道,实现基础设施绿色化。加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稳步推进“气化长江”“气化运河”工程,提高岸电设施使用率,实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长效化。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推进汽车排放检验与强制维护制度。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水污染防治等设施建设,实现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常态化。
六是推动安全监管向抓本质、抓预防转型,以平安交通的新成果拓展平安发展新局面。我们将深化“品质工程”“平安工地”创建,建设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5万公里,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持之以恒,行之愈远。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切实肩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交通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农民日报记者:
这些年无论是返乡探亲还是下乡采访,都能切实感受到农村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提升,“到农村去”已成为新时尚新潮流。请介绍一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蔡恒: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回顾建党100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农民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独具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给农业农村带来了“千年未有之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生态美起来、环境亮起来,让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绿起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仗。
2018年至2020年,我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发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面貌发生巨大改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江苏的乡村像是散落在人间的“桃花源”,“采菊东篱下”“把酒话桑麻”的田园诗意和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可望可及。一、厕所革命 新风自来。连续多年将农村改厕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因地制宜在苏南、苏中、苏北分类推广不同类型的无害化卫生户厕,在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一体化实施,着力提高厕所粪污治理水平,确保建好管用、群众满意。全省累计建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370余万户、普及率超95%。二、收运高效 垃圾日清。在全省18.9万个自然村全面构建“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已超99%。在300多个乡镇全域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探索建立了“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有机垃圾就地生态处理”等多样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三、管网入户 清水绕村。通过“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生态处理”等多种模式,有序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省整建制试点示范县(市、区)达4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74.6%,其中苏南地区实现全覆盖,展现出“白水绕东城”的现实模样。四、全域清洁 家园更美。在全省1.6万多个行政村全覆盖开展以“四清一治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推广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邳州经验”,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低效和被侵占的集体资产资源,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全省建成绿美村庄10439个、美丽宜居村庄908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324个。五、制度创新 常管长治。建立规划引领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建立问题处置机制,依托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管平台、“问题随手拍”等信息化手段,高效、便捷、精准开展问题线索征集处置。建立评估激励机制,出台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办法,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鼓励地方真抓实干配套激励措施,三年来省政府对30多个成效明显地区进行督查激励。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大力推广村庄河道、道路、绿化、垃圾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模式,实现“治管并重、即治即管”。
绿色是农业的本源和乡村的底色,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得到高质量改善的同时,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一方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3729万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高标准农田比重65%、农业机械化水平88%,均居全国领先水平。随着乡村住房、道路、水电、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民变身网红新农人,手机成为新农具,电商成为新农活,都市农业、高效农业、精致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等蓬勃兴起,休闲旅游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保持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长,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商品”“卖风景”“卖服务”转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生态资源养护加快推进。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种养模式,科学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和保护性耕作措施,深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降低耕地资源负荷。2020年,全省化肥施用量、农药使用量均较2015年减少1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提高至95%以上。
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已经铺就!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上奋力展现新作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鱼米之乡”,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新华日报记者:
请徐州市王先正副市长谈一谈,徐州贯彻落实总书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方面,有着怎样的经验做法和发展规划?
王先正:
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徐州历届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一以贯之推进的重点工作。其意义不仅在于徐州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带动淮海经济区的洼地崛起、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等都能起到带动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们按照总书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着力摆脱“地级市思维”、破除传统的“苏北意识”、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进一步解放思想,站在全省看徐州,站在云端看徐州,站在世界看徐州,在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中提升发展定位,在淮海经济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打造让徐州人幸福自豪、令外地人羡慕向往的中心城市。
一是提升城市首位度。城市首位度是衡量一个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围绕打造淮海经济区经济、商贸物流、科教文化、金融服务“四个中心”,全面提升徐州的产业支撑力、城市承载力、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目前,外省市户籍在徐购房、来徐就业人口、来徐就医就诊量占比都超过了1/3,去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各项首位度指标一般在1.5左右,绝大多数指标位居区域第一。下一步,我们力争到2025年,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首位度显著提升,跨入“万亿俱乐部”行列;到2035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首位度达到2以上。
二是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坚持把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质作为重中之重,构建科技、金融、开放、信息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体系,集聚效应正在显现,制定实施人才招引一揽子政策,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心城市集聚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近几年市区每年实施城市功能性项目100个左右、年度总投资600亿元左右,推进淮海国际陆港、金融集聚区、淮海国际博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高架快速路等重大项目实现突破,高铁“米”字型枢纽雏形显现,公共交通迈入“地铁时代”,全力打造极具引领力的淮海经济区“CBD”。
三是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牵头组织召开首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建立健全全方位区域合作新机制。推进交通共建,研究编制《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交通一体化专题规划》,徐菏高铁已纳入省发展规划,徐淮快速通道进展顺利,徐连高铁、徐宿淮盐铁路、徐宿快速通道通车运行,以便捷交通支撑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推动产业共兴,抓好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共建园区等重点任务,构建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环保共治,深化相邻地区互动协作,积极开展区域跨界环境执法联动;推动服务共享,发挥徐州科教文卫资源比较优势,实施淮海经济区教育合作,推进区域内医保报销异地结算、异地养老政策“通关”以及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建设,共建共享幸福淮海“大家庭”。
香港商报记者:
黄市长,您好!我了解到连云港每年都要排定城建交通项目计划,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请您介绍一下今年的城建计划相关情况?
黄万荣:
2021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我市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定位、自贸试验区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建设要求,加快启动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实施美丽宜居城市试点建设,重点彰显“顺畅便捷、生态乐游、宜居便利、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理念。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城建交通旅游项目1048个,总投资3604.7亿元,年度投资964.3亿元。重点从4个方面打造美丽新港城:
一是实施综合交通、城市道路提升工程,建设顺畅便捷城市,实施项目140个,总投资136亿元,突出铁路、水运、公路、机场、枢纽场站、市政道路桥梁建设,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连云港)铁路专用线、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盛虹炼化一体化配套码头、连淮高速扩建、连宿高速公路(连云港段)、连徐客专东海站综合客运枢纽、机场大道建设等;
二是实施景观生态打造、山海特色旅游开发工程,建设生态乐游城市,实施项目107个,总投资78亿元,主要围绕公园城市、道路绿化、旅游开发、岸线修复建设,重点实施园博园、连岛景区5A 创建提升改造工程、西连岛片区综合整治等旅游服务项目,加快实施玉带河河滨公园、星海湖公园提升等城市综合公园及各类街头小游园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动车沿线等生态廊道、河滨道路绿化建设等。
三是实施居住条件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工程,建设宜居便利城市,实施项目224个,总投资336亿元,重点做好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安置房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方面,积极创建绿色社区和省级宜居示范区,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湖南阳光技术学校全国招生。
四是实施城市应急保障、综合承载力提升工程,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实施项目88个,总投资31亿元,重点建设高质规范供应保障系统、排水防涝工程、应急设施等,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完善城市部分片区排洪系统,提升消防基础设施功能,重点建设市行政中心景观带固定避难场所、徐圩新区应急救援实训基地、赣榆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院等项目。
通过上述4个方面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实现连云港在新时代的后发先至。
钱钢: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以及各位领导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省有关部门或相关设区市联系,会后进行单独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责任编辑:李昭]
相关链接>>
江苏举行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新闻发布会
江苏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发布活动——经济发展专场发布会
江苏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介绍新闻发布会
江苏举行《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江苏举行第十一届江苏省(南京)园艺博览会新闻发布会
。迁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江苏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发布会(城乡建设专场),迁安学水电安装的学校,迁安水电安装培训哪里好,迁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迁安水电安装短期培训班,迁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地址,迁安学水电安装培训,迁安水电安装培训哪里好,迁安水电安装培训班,迁安水电安装技术培训.(编辑:hnygdzxx888)(整理:迁安水电安装培训学校)
湖南阳光电子学校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