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电子管的发明使电子设备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是电子管体大易碎,费电又不可靠。因此,晶体管的问世被誉为本世纪 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解决了电子管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可是单个晶体管的出现,仍然不能满足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和电子产品发展的日趋复杂,电子设备中应用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比如二次世界大战末出现的B29轰炸机上装有1千个电子管和 1万多个无线电元件。电子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1960年上市的通用型号计算机有10万个二极管和 2.5万个晶体管。一个晶体管只能取代一个电子管,极为复杂的电子设备中就可能要用上百万个晶体管。一个晶体管有 3条腿,复杂一些的设备就可能有数百万个焊接点,稍一不慎,就极有可能出现故障。为确保设备的可靠性,缩小其重量和体积, 人们迫切需要在电子技术领域来一次新的突破。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极大震动,它严重挫伤了美国人的自尊心和优越感,发达的空间技术是建立在先进的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为夺得空间科技的领先地位,美国政府于1958年成立了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负责军事和宇航研究,为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投入了天文数字的经费。 就是在这种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刺激下,在已有的晶体管技术的基础上,一种新兴技术诞生了,那就是今天大放异彩的集成电路。有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电视机等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设备不仅体积小了,功能也越来越齐全了,给现代人的工作、 学习和娱乐带来了极大便利。那么,什么是集成电路呢?集成电路是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晶片上,将成千上万的晶体管、电阻、电容、括连接线做在一起。真正是立锥之地布千军。它是材料、元件、晶体管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集成电路的问世是离不开晶体管技术的,没有晶体管就不会有集成电路。本质上,集成电路是 先进的晶体管——外延平面晶体制造工艺的延续。集成电路设想的提出,同晶体管密切相关。1952年,英国皇家雷达研究所的一位著名科学家达默,在一次会议上曾指出:“随着晶体管的出现和对半导体的全面研究,现在似乎可以想象,未来电子设备是一种没有连接线的固体组件。”虽然达默的设想并未付诸实施,但是他为人们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后来,一个叫基尔比的美国人步达默的后尘,走上了研究固体组件这条崎岖的小路。基尔比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电机工程系。1952年一个偶然机会,基尔比参加了贝尔实验室的晶体管讲座。富于创造性的基尔比一下子就被晶体管这个小东西迷住了。 当时,他在一家公司负责一项助听器研究计划。心系晶体管的基尔比不由自主地想把晶体管用在助听器上,他果然获得了成功。他研究出一种简便的方法,将晶体管直接安装在塑料片上,并用陶瓷密封。初步的成功使他对晶体管的兴趣与日俱增。为寻求更大的发展,基尔比于1958年 5月进入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当时,公司正参与美国通信部队的一项微型组件计划。基尔比非常希望能在这一计划中一显身手。强烈的自尊促使他决心凭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进入这一计划。于是,他常常一个人埋头在工厂,思考采用半导体制造整个电路的途径。记不清多少次苦苦思索,多少回实验,多少次挫折,经过长时间的孤军奋战,到1959年,一块集成电路板终于在基尔比的手中诞生了。同年 3月,这一产品被拿到无线电工程师协会上展出。得克萨斯公司当时的副总裁谢泼德自豪地宣布,这是“硅晶体管后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重要的开发成果”。 在晶体管技术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集成电路,带来了微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降低了晶体管的成本,在1960年,生产 1只晶体管要花10美元,而今天,1只嵌入集成电路里的晶体管的成本还不到1美分。这使晶体管的应用更为广泛了。 不仅如此,微电子技术通过微型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和机器人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它正在冲击着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劳动生产、家庭、政治、科学、战争与和平。 ★★★★★湖南省阳光电子技术学校常年开设:手机维修培训、家电维修培训、电工培训、电脑维修培训、焊工培训—常年面向全国招生(http://www.hnygpx.com 报名电话:13807313137)。安置就业。考试合格颁发全国通用权威证书:《★★★★★★★★★★★★》 、《电工证》 、《焊工证》 。采用我校多年来独创的“模块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理+图纸+机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半天理论,半天实践,通俗易懂,确保无任何基础者也能全面掌握维修技能、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工作(一期不会,免费学会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