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班,手机维修班,电脑维修班,电工班,焊工班,液晶电视维修班,电动工具维修班、电动车摩托车维修班、网络营销培训、网站设计培训、淘宝培训---全国招生 家电维修班,手机维修班,电脑维修班,电工班,焊工班,液晶电视维修班,电动工具维修班、电动车摩托车维修班、网络营销培训、网站设计培训、淘宝培训---全国招生
电工培训学校 电动车维修学校 摩托车维修学校 摩托车维修培训 手机维修培训 家电维修培训 电脑维修培训 电动工具维修培训 液晶电视维修培训 安防监控培训 空调维修培训 网络营销培训 网站设计培训 淘宝网店培训 电器维修培训 家电维修学校 电工培训 焊工培训 电工学校
中山市,固原市,银川市,玉树,海东,陇南市,酒泉市,张掖市,天水市,金昌市,兰州市,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铜川市,阿里,山南,拉萨市,怒江,文山州,楚雄州,普洱市,昭通市,玉溪市,昆明市,毕节,铜仁,遵义市,贵阳市,甘孜州,资阳市,达州市,宜宾市,南充市,遂宁市,绵阳市,泸州市,自贡市,三亚市,崇左市,河池市,玉林市,钦州市,梧州市,柳州市,梅州市,肇庆市,湛江市,佛山市,珠海市,韶关市,湘西州,怀化市,郴州市,张家界市,邵阳市,株洲市,仙桃市,随州市,荆州市,荆门市,襄樊市,黄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南阳市,漯河市,中卫市,石嘴山市,海西,海南藏州,黄南州,海北,甘南,庆阳市,平凉市,武威市,白银市,嘉峪关市,安康市,汉中市,咸阳市,宝鸡市,林芝,日喀则,昌都,迪庆,德宏,大理,西双版纳,红河州,临沧市,丽江市,保山市,曲靖市,黔东州,黔西州,安顺市,六盘水市,凉山州,阿坝州,雅安市,广安市,眉山市,内江市,广元市,德阳市,攀枝花市,成都市,海口市,来宾市,百色市,贵港市,北海市,桂林市,南宁市,云浮市,揭阳市,潮州市,清远市,阳江市,汕尾市,惠州市,茂名市,江门市,汕头市,深圳市,广州市,娄底市,永州市,益阳市,岳阳市,湘潭市,长沙市,恩施州,黄冈市,孝感市,鄂州市,十堰市,武汉市,周口市,商丘市,三门峡市,许昌市,焦作市,安阳市,鹤壁市,平顶山市,开封市,郑州市,聊城市,滨州市,德州市,莱芜市,日照市,泰安市,烟台市,潍坊市,东营市,淄博市,上饶市,济南市,抚州市,宜春市,赣州市,新余市,九江市,景德镇市,宁德市,南平市,泉州市,莆田市,厦门市,宣城市,亳州市,六安市,宿州市,黄山市,滁州市,安庆市,淮北市,马鞍山市,蚌埠市,芜湖市,合肥市,丽水市,舟山市,衢州市,金华市,湖州市,嘉兴市,宁波市,宿迁市,镇江市,盐城市,连云港市,苏州市,徐州市,南京市,绥化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鹤岗市,哈尔滨市,白城市,白山市,辽源市,吉林市,葫芦岛市,铁岭市,盘锦市,阜新市,锦州市,本溪市,鞍山市,沈阳市,锡林郭勒盟,通辽市,乌海市,吕梁市,忻州市,晋中市,晋城市,阳泉市,太原市,廊坊市,承德市,保定市,邯郸市,唐山市,宁夏,甘肃省,西藏,贵州省,重庆市,广西,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山西省,天津市,四平市,内蒙古,吴忠市,果洛,西宁市,定西市,商洛市,西安市,那曲,黔南州,巴中市,乐山市,贺州市,防城港市,东莞市,河源市,常德市,衡阳市,咸宁市,宜昌市,濮阳市,新乡市,洛阳市,菏泽市,临沂市,威海市,济宁市,枣庄市,青岛市,吉安市,鹰潭市,萍乡市,南昌市,龙岩市,漳州市,三明市,福州市,池州市,巢湖市,阜阳市,铜陵市,淮南市,台州市,绍兴市,温州市,杭州市,泰州市,扬州市,淮安市,南通市,常州市,无锡市,大兴安岭,黑河市,七台河市,伊春市,双鸭山市,鸡西市,齐齐哈尔市,延边,松原市,通化市,长春市,朝阳市,辽阳市,营口市,丹东市,抚顺市,大连市,阿拉善盟,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临汾市,运城市,朔州市,长治市,大同市,衡水市,沧州市,张家口市,邢台市,秦皇岛市,石家庄市,青海省,陕西省,云南省,四川省,海南省,广东省,湖北省,山东省,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吉林省,河北省,北京市
当前位置:湖南电子职业中专学校 文章频道 技术园地 初学园地 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
日期:2010-05-29 13:33:16  来源:本站整理  

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

现在是IC的全盛时代!
        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电器,例如电视、VTR、CD组合式收录机、计算机等,打开这些电器的机壳就会发现内部几乎全是IC,已经很难找到晶体管或FET等分立的放大器件了。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甚至连电阻都很难见到。
        电子电路的这种IC化方向当然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向往的,因为它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很方便地满足使用者所要求的解决各种难题的功能,而且更廉价。
        当然,目前的现状也不是完全不再使用晶体管、FET等分立的半导体器件。在一些最先进的大功率/大电流电路、低噪声放大电路、高频电路等电子电路中除IC外仍然还使用着多种分立器件。 
        可以说目前的电子电路中,IC通常应用于一般电路中,而分立的晶体管和FET应用于追求高性能的最先进的电路中。
        也不完全拘泥于这种区分。在我们身边当然还有考虑到晶体管和FET的特点,通过与IC的组合而应用的实例,这样往往能够组成更有趣的电路,性能相同而更廉价的电路。下面首先分析使用IC、晶体管、FET的电路的优缺点,然后分别讨论使用的问题。

1.1.1使用IC的优缺点
  
1.电子电路中使用IC的优点
(1)可以减少部件数目。IC是将一个电路原封不动地封装在一个管壳中。因此,使用IC可以减少构成电路的部件数目。将电路集成化并封装起来,使得电路整体变小了。
(2)缩短了设计时间。将具有严格的常数设定的电路IC化,能够缩短设计时间。如果所有电路都集成化,那么“电路设计”就变成了选择IC的工作。
(3)降低了成本。通过将标准的电路集成化批量生产,能够降低IC自身的价格,从而使电路整体的成本下降。

2.使用IC的缺点
(1)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性能要求。为了使通常的IC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需要将一定程度上标准化的电路集成化。因此,使用IC时,在性能上必然会有一定的妥协。所以说,使用IC的电路并不能得到非常完美的性能。
(2)不能够变更内部电路。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已经制成的电路以及管脚配置是不能够变更的。但是在数字IC领域,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变更内部电路管或脚配置的自由,例如PLD(Prorammable Logic Device,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将来,模拟IC中也会具有这种功能。

1.1.2使用晶体管和FET的优缺点

1.电子电路中使用晶体管和FET的优点
(1)能够实现高性能。IC内部的半导体器件由于受制造条件的制约,其性能往往低于分立器件。因此设计者使用分立器件能够制作出比IC性能更优良的电路。
(2)什么样的电路都能够制作。晶体管和FET是放大单元、开关单元的最小单位,所以具有制作任何电路的可能性。

2.使用晶体管和FET的缺点
(1)增加了部件数目。如果一个电路使用2~3个IC就能够制成,那么使用分立器件时需要的部件数目将会增加到20~30个。
(2)设计周期长。由于必须选择和确定电路所需要的所有元器件及其数值,所以花费的时间长。
(3)成本高。不能说所有情况下的成本都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使用的分立器件多,整体上成本(也考虑到制造成本)提高了。

1.1.3灵活使用IC以及晶体管、FET

        图1.1分别示出了IC的OP放大器和用分立半导体器件构成的OP放大器。IC是一个小的电路块,而用分立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同样功能的电路则成为有一定规模的电路。所以,对于性能没有很高要求的电路来说应该使用IC。但是,当通用的OP放大器不能实现电路性能要求时怎么办?
        首先应该考虑使用比通用器件性能更高的OP放大器。但是高性能OP放大器的价格高,而且往往难以获得。
        因此应该考虑采用通用IC与晶体管、FET等分立半导体器件组合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成本不是很高,却能够实现电路的高性能。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IC和分立器件各自的优点。
        图1.2就是将OP放大器与分立半导体器件组合使用的例子。
        图1.2(a)的电路是在OP放大器的输出端追加了射极跟随器,增大输出电流。与IC相比,双极型晶管能够处理大电流,所以当要求改善IC的输出特性时经常使用它。

图1.1 两种方法构成的OP放大器

图1.2 利用IC与FET、晶体管组合的方法提高性能的示意图


        图1.2(b)是在OP放大器IC的输入端插入源极跟随器,输入电流非常小的电路(也有用FET输入的OP放大器IC,使用分立的FET器件,对改善噪声特性特别有利)。由于FET器件本身的输入阻抗高,所以当希望改善IC的输入特性时经常采用这种电路。

1.1.4灵活使用技术

        不仅是上面所说的纯粹的模拟电路,在数字电路以及开关电路中也采用类似的方法。
        图1.3是用数字电路IC的输出驱动负载的开关电路中使用晶体管、FET的例子。也有这种开关电路的专用IC,不过使用晶体管或FET有时更加合理。


 

图1.3 在开关电路中的应用例

        巧妙地将IC与晶体管、FET灵活组合使用是非常有趣的工作。IC的灵活使用并不困难,对于晶体管和FET分立器件来说,它的熟练使用需要一定的支持(也就是技术)。
        熟练掌握晶体管和FET的技术并不是那样困难。电路设计方面只要抓住“怎样工作”这样的概念,剩下的就是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1.2.1自己设计IC
  
        使用IC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但是,使用市售的IC难以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电路。使用分立半导体器件,能够作出性能优良的电路,但是在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力。技术人员的气质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具有竞争力的IC。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如果说在十多年前只有为数不多的高级技术人员能够胜任IC的开发与设计工作的话,而现在对于ASIC(Alication Secific IC,专用集成电路)来说,至少有约1000多个单位在进行自行制作IC的工作。 
        以前必须采用大型的计算机作为IC设计的设备,几年前开始采用工作站,最近发展到在个人电脑上就能够进行这项工作。这是IC设计成本降低的原因之一。 
        在个人电脑上,使用IC制造厂商提供的器件、程序库(晶体管、FET等器件的模型),就能够进行电路的工作模拟。照片1.3就是在电脑上工作的电路模拟器Psice的一个画面。 
        自己也能够制作IC。这对于电路技术工作者来说,出人意料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是能够使用IC不等于能够制作出IC;获得好的模拟器也不等于能够作出IC。即使在今天,IC的内部仍然还是晶体管和FET。 
        所以,不论怎样,重要的是能够设计晶体管电路、FET电路。

 

照片1.3 电路模拟器Psice的画面例(输入电路图)

 
1.2.2模拟电路今后也将采用(CMOS)FET器件 

        如果将目光投向IC世界,就会发现最近被称为CMOSIC的器件多起来了。以前的IC———TTL或普通的OP放大器等叫做双极IC。它的内部是双极晶体管的集合体。但是,最近在数字IC中,TTL不断地被CMOS数字IC———MOS晶体管的集合体所替代。 
        众所周知,CMOSIC的特点是低功耗。发展到规模大的IC———LSI,由于消耗功率的缘故人们不得不采用CMOS,这一点已经成为现实。同时,面对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一体化LSI的发展趋势,人们也很自然地趋向于使用CMOS构成模拟电路。 
        当然CMOS是FET的同类。如图1.4所示它是P沟MOSFET与N沟MOSFET的组合。目前,CMOS模拟电路已经不再是难以获得的器件。这是因为已经能够利用FET有条不紊地设计模拟电路,从而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图1.4 IC世界中CMOS成为主要器件

        FET器件中还有利用IC化技术开发出的功率MOSFET。这种器件作为不易损坏的大功率开关器件受到人们的关注。 
        所以晶体管、FET的灵活运用日益成为非常重要的技术。在下面的章节中将观测FET和晶体管的实际工作波形,并说明它的工作过程。

FET是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缩写,称为场效应晶体管。它是晶体管的一种。通常所说的晶体管是指双极晶体管。

FET与双极晶体管相对应,有时也叫做单极晶体管。如照片2.1所示,FET的外形与双极晶体管几乎相同。

 照片2.1 各种FET(FET的外观与双极晶体管几乎相同。近来,在从小信号到大功率,
从低频到高频的各种类型的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外形大的是功率MOS)

虽然同样是晶体管,但是双极晶体管与FET的工作原理却完全不同。FET具有双极晶体管所不具备的优点,也有自身的缺点。将难以理解的问题留到后面,现在先从FET的工作原理开始分析。

2.1放大电路的波形

2.1.1 3倍放大器

图2.1是一个实验电路。整个电路与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放大电路相当,只是用FET替换了晶体管。

图2.2是使用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放大电路。可以看出两个电路中的电路常数不太相同,图2.1的电路是将图2.2电路中的双极晶体管用FET置换的电路。


 

图2.1 FET的实验放大电路(单管FET源极接地放大电路,可以认为是发射极接地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被FET置换)

图2.2 使用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放大电路(发射极接地放大电路是双极晶体管最基本的放大电路)

与双极晶体管一样,FET也有三个极,即栅极(Gate)、源极(Source)和漏极(Drain)。如果与双极晶体管的各极相对比,如图2.3所示,栅极对应于基极,源极对应于发射极,漏极对应于集电极。

所以,与双极晶体管发射极接地放大电路相对应,图2.1的电路称为源极接地放大电路(Common Source Amlifier)。

照片2.2是装配在普通印刷电路板上的图2.1电路的照片。照片2.3是给它输入1kHz、1V(峰峰)正弦波时的输出波形。 输出约为3V,所以这个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电压增益)v是3(=3V/1V)。

输入输出的相位关系也与使用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放大电路的情况相同,输出与输入间相位相差180°(波形反转)。

 

图2.3 FET与双极晶体管的各电极(FET与双极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但是各极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理解FET的工作原理)

  
照片2.2 FET的实验放大电路(使用小信号N沟面结型FET。看起来与晶体管放大电路相同)

照片2.3 输入电压i与输出电压o的波形(0.5V/div,200s/div)
(i为1V,o为3V,所以是3倍放大器。周期是1ms,所以频率是1kHz,i与o相位相反)

2.1.2 栅极上加偏压

照片2.4是输入信号i与FET的栅极电位的波形。

的交流成分就是能够通过耦合电容1的输入信号i。的直流成分是由1与2形成的1.7V电压。这个电压加在FET的栅极上,叫做栅偏压。与双极晶体管相同,FET也需要在栅极上加直流偏压。

照片2.4输入电压i与栅极电压的波形(1V/div,200s/div)
(的交流成分是i通过1的成分,直流成分是由1与2形成的偏压电压) 

2.1.3栅极源极间电压为0.4V

照片2.5是栅极电位与源极电位s的波形。与s都是交流振幅,相位完全相同。如照片2.4所示,和i的交流波形完全相同,所以源极电位s与输入信号i也具有完全相同的交流波形。

照片2.5栅极电位与源极电位s的波形(1V/div,200s/div)
(与s的交流成分完全相同,直流电位相差0.4V。这是FET电路最重要的一点)

可以看出FET的源极接地放大电路与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放大电路相同,从源极取出的信号完全没有电压放大作用(电压增益为)。

但是当信号加到栅极,从源极取出信号时,却有电流放大作用。这个电路与双极晶体管的射极跟随器相当,所以称为源极跟随器。

关于源极跟随器将在第4章详细讨论。

照片2.5中示出了FET电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栅极电位与源极电位s间的电位差。

如照片2.4所示,的直流电位是1.7V,s的直流电位是2.1V,比高0.4V。就是说,在图2.1的电路中,FET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GS为0.4V。源极电位压比栅极电位高(后面将要讲到并不是所有的FET都是0.4V)。

如图2.4所示,双极晶体管基极与发射极间相当于接入一个二极管,晶体管在放大工作时基极发射极间电压BE为0.6~0.7V。而且对于NPN晶体管来说,发射极电位比基极低。 

 

图2.4BE与GS
(晶体管的BE是0.6~0.7V,发射极电位比基极低。图1电路中GS是0.4V,源极电位比栅极高) 

这就是双极晶体管电路与FET电路工作上最重要的不同点。 

2.1.4FET是电压控制器件

双极晶体管是由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电流流动的器件,是由电流控制输出的,所以叫做电流控制器件;FET是由栅极上所加的电压控制漏极与源极之间电流流动的器件,是由电压控制输出的,所以称为电压控制器件。

FET的栅极上没有电流流过(实际上,只有极小的电流流过,比双极晶体管基极电流小得多)。因此在图2.1的电路中,认为漏极电流
d与源极电流s的大小完全相等。

如果换一种理解方法,可以认为图2.1的电路是将如图2.5所示的输入信号i的电压变化量Δi(这时为±0.5V)作为漏极的电流变化量Δd(这时为±0.25mA)输出的可变电流源 。

图2.5将电压的变化变为电流的变化
(换一种理解方法,源极接地放大电路的FET是由输入电压i控制的可变电流源) 

2.1.5输出是源极电流的变化部分

照片2.6是源极电位s与漏极电位d的波形。这样看到的栅极电位、源极电位s与输入信号i的波形是相同的。像照片2.6那样,FET的漏极上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i的波形,但是,d的波形与i的波形相位相反。

FET的源极所连接的电阻是源极电阻S。如照片2.5所示,s的振幅为2.1±0.5V,所以流过S的电流在以1.05mA为中心的±0.25mA范围变化((2.1±0.5)/2kΩ=1.05±0.25mA)。所有从FET
的源极流出的电流都流过S,所以源极电流s为1.05±0.25mA。

这个电流变化量Δ d通过漏极与电源间连接的电阻——— 漏极负载电阻D以电阻上产生的电压降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输出电压再次返回为电压变化量Δ d的形式,从漏极取出。 

照片2.6源极电位s与漏极电位d的波形(2V/div,200s/div)
(s与输入信号i的波形相同,d是放大后的波形。但是,相位是相反的)

2.1.6漏极的相位相反

D连接在漏极与电源之间,所以这里产生的电压降是以电源为基准的。因此,当输入电压i增加,漏极电流也增加时,D上的电压降相对于电源也变大,漏极相对于地的电位d(D与漏极的接点电位)减少。

相反,如果i减少时漏极电流也减少,D上的电压降变小,d相对于GND增加。因此,相对于i,d的相位是反相的 —— 相位变化180°。

由照片2.5和照片2.6可以看出,对于FET源极接地放大电路来说,各极间呈现出的信号的相位关系是栅极源极间同相(相位差为零
),栅极漏极间以及源极漏极间反相。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源极接地时的相位关系,对于后面将要讲到的栅极接地放大电路来说,情况是不同的。这里的情况与双极晶体管发射极接地放大电路相同。照片2.7是漏极电位d与输出电压o的波形。耦合电容2隔断了d的直流成分,取出的输出仅是以0V为中心摆动的交流成分。 

照片2.7漏极电位d与输出电压o的波形(5V/div,200s/div)
(由于d的直流成分被耦合电容隔断,所以取出的输出仅是以0V为中心摆动的交流成分) 

2.1.7与双极晶体管电路的差别

前面看到的FET的源极接地放大电路是不是与双极晶体管的发射极放大电路完全相同?

实际上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只有一点差别,这就是双极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间电压BE与FET的栅极源极间电压GS在电压、极性上有差别。

这一点对于FET电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搞清楚GS究竟有多大,才能够方便地像使用双极晶体管那样使用FET。

下面将结合FET的工作原理,说明这个GS的大小。 

2.2FET的工作原理

2.2.1JFET与MOSFET

双极晶体管只有NPN和PNP两种类型,FET的分类则稍微复杂。

如图2.6所示,FET按照结构可以分为结型FET(JFET:JunctionFET)和绝缘栅FET(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ET)。

按照电学特性,MOSFET又可以分为耗尽型(deletion)与增强型(enhancement)两类。它们又可以进一步分为N沟型(与双极晶体管的NPN型相当)和P沟型(与双极晶体管的PNP型相当)。

从实际FET的型号中完全看不出JFET与MOSFET、耗尽型与增强型的区别。仅仅是N沟器件为2SK×××(也有双栅的3SK×××),P沟器件为2SJ×××,以区别N沟和P沟器件。 

图2.6FET的种类
(FET分为JFET和MOSFET。MOSFET按照电学特性又分为耗尽型和增强型,它们各自又有N沟型和P沟型)

2.2.2FET的结构

图2.7是FET简单的的结构示意图(P沟FET是P型半导体部分与N型半导体部分互换)。

图2.7FET的结构
(JFET工作时栅极与沟道间的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所以几乎没有电流流过栅极。MOSFET的栅极与沟道间有绝缘膜,电流的流动更困难) 

如图2.8所示,双极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间以及基极集电极间分别是两个PN结,就是说存在着二极管。JFET的栅极与沟道(把输出电路流过漏极源极间的部分称为沟道)间有PN结,所以认为存在着二极管(由于有PN结,所以称为结型FET)。

图2.8晶体管的PN结
(晶体管有两个PN结。可以把PN结看作是二极管,晶体管可以认为是基极发射极间以及基极集电极间各有一个二极管) 

双极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间的二极管总是工作在导通状态,而JFET的栅极沟道间的二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

因此FET的栅极沟道间流过的电流很小,只相当于二极管的反向漏电流,所以器件本身的输入阻抗比双极晶体管高得多(约108~1012Ω)。

MOSFET的栅极是由金属构成的,它与半导体沟道之间有一层绝缘膜,形成三层结构。所谓MOS,就是因为实际的结构是由金属(M)、绝缘膜(如氧化膜,O)和半导体(S)组成。

MOSFET的特点是栅极与沟道间有绝缘膜,栅极与沟道是绝缘的,所以流过栅极的电流比JFET还要小很多。因此,输入阻抗也比JFET高得多(约1012~1014Ω)。

2.2.3FET的电路符号

图2.9是各种FET的电路符号。晶体管电路符号中的箭头表示电流流动的方向,而FET的箭头不代表电流的方向,仅仅表示极性(从图2.7看出它表示PN结的极性)。

图2.9FET的电路符号
(晶体管的电路符号中的箭头表示电流流动的方向,而FET的箭头不表示电流的方向,仅仅表示极性)

JFET在结构和电路符号上都没有标记出漏极与源极的区别,这就是说它们没有区别。

一般来说JFET的漏极与源极间即使相互调换也能够正常工作。图2.9的电路中使用的FET实际上就是JFET。这个电路中,即使将源极与漏极互换对于器件的工作以及性能没有任何影响。

之所以与晶体管不同,是因为JFET的源极与漏极之间没有PN结,是由同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N沟器件是N型,P沟器件是P型)制作的。

但是,制造高频应用的JFET器件时源极与漏极的形状有物理性的变化, 两个FET串联连接(称为级联)时,漏极与源极有区别,如果调换就无法工作。 

MOSFET的漏极与源极的结构和符号都有区别。因此,就不能将漏极与源极调换工作。

2.2.4JFET的传输特性

FET是通过栅极上所加的电压控制漏极源极间电流的电压控制器件。

描述FET性质最常用的方法是叫做传输特性的曲线,它表示漏极电流D与栅极源极间电压GS的关系。

图2.10是JFET 的传输特性。

图2.10FET的传输特性
(把D关于GS的曲线称为传输特性,是FET最重要的性质。m相当于晶体管的FE)

当栅极源极间电压GS为0V时JFET的漏极电流D最大。这时的漏极电流叫做漏极饱和电流DSS。

JFET的DSS是漏极源极间所能够流过的最大电流。除非FET损坏,否则不会有超过DSS的漏极电流。所以,JFET具有限制电流的作用。

一般的FET中,DSS为1mA至数十mA(实际上可以流过比DSS稍大一些的电流)。

我们分析图2.10(a)所示的N沟JFET的曲线。GS从0V向负方向增大时D减小,最终变为零,这时的GS叫做夹断电压。当GS在负方向比更大时,N沟JFET处于截止状态。

把GS在负电压范围时D的流动称为耗尽特性。

P沟JFET的D、GS、DSS、的极性与N沟情况相反。

2.2.5放大倍数是跨导m

双极晶体管是以流过的基极电流B控制集电极电流C,所以B与C之比———

直流电流放大系数FE就成为器件的重要特性。

对于FET,如图2.10所示,是通过改变栅极源极间电压GS控制漏极电流D的,所以GS与D之比就成为器件的重要特性。把这个比值称为跨导m(也叫做正向传输导纳fs),用下式表示:

(2.1)

式中,Δ GS为GS的变化量,Δ D为D的变化量。

图2.10的传输特性中曲线的斜率相当于m,它的单位是电流与电压之比,即S(西[门子])。

m意味着当输入电压(GS)变化时输出电流(D)会有多大的变化,可以认为是器件本身电流对电压的增益。在使用FET的放大电路中,m愈大则电路的增益愈大,具有能够减小输出阻抗的优点。

但是,m大的FET存在着输入电容大因而高频特性差,流过栅极的漏电流大(输入阻抗低)等缺点。

2.2.6实际器件的跨导

图2.11是图2.1电路中使用的N沟JFET2SK184(东芝)的传输特性。图中的多根曲线说明器件特性存在分散性。

图2.112SK184的传输特性(即使同一型号的FET,DSS的分散性也会很大。因此,D为1mA时的GS会在-0.7~-0.1V范围变动。但是不论什么样的双极晶体管,它们的BE都在0.6~0.7V之间)

实际的FET的漏极饱和电流DSS具有较大的分散性。由于DSS的原因,使得D为零时的电压———夹断电压也有变化。

双极晶体管的特性是按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值FE分档次的。但是对于FET不是按跨导m而是按DSS区分档次。

m与DSS之间有关系,DSS愈大,m也愈大(如果是同型号的FET,DSS愈大,传输特性曲线的斜率愈大,因而m也大)。

表2.1是2SK184的DSS各档次。东芝器件的DSS、FE的档次是用Y(黄)、R(红)等颜色标记的。有的公司是用罗马字母标记的。

表2.1 2SK184的DSS分档(JFET的DSS的分散性大,因此按照DSS的值进行分档)

  
图2.1的电路中,D约为1mA,由图2.11看出,由于电路中使用的FET的DSS值存在分散性,GS在-0.7~-0.1V的范围内变动。

照片2.8是图2.1电路中使用的2SK184的栅极电位与源极电位S的波形(设定输入信号i为1kHz,0.5V)。

照片2.82SK184的与s的波形
(0.5V/div,200s/div)(使用2SK184的图2.1的电路中,GS———与s的直流成分之差为-0.4V)

由于GS是与s的直流成分之差,从照片看出这里使用的2SK184的GS为-0.4V(以源极电位为基准,所以是负值)。因此,从图2.11中D为1mA的线与GS=-0.4V的线的交叉点可以看出这里使用的2SK184的DSS约为6.5mA。

实际上设计电路时的情况与此相反,从所使用FET的DSS档次找到DSS,从传输特特性曲线确定电路工作点的GS值 。

2.2.7MOSFET的传输特性

图2.12是MOSFET的传输特性。MOSFET器件中除有与JFET相同的耗尽特性外,还有增强特性。

对于N沟MOSFET,增强特性是指当GS不在正的电压范围时就没有D流过(P沟时GS的极性相反)。

MOSFET的耗尽特性与JFET的耗尽特性稍有不同,对于N沟器件即使GS为正,D仍持续流动(P沟情况下即使GS为负,D仍持续流动)。耗尽型MOSFET的DSS不是漏极源极间所流过的最大电流,只是GS=0V时的漏极电流D值。

图2.12MOSFET的传输特性
(MOSFET有耗尽型和增强型两种特性。耗尽型与JFET不同,即使越过GS=0V,D仍继续流动) 

耗尽型MOSFET由于GS=0V时仍有D流过(所谓NormallON器件),所以很难应用在开关电路或者功率放大电路中。但是,它的优点是在高频放大电路中容易构成偏置电路 ,所以高频放大用的MOSFET几乎都是耗尽型的。

对于GS=0V时D为零的增强型MOSFET(所谓NormallOFF器件),如果把BE当成GS,就可以采用与晶体管相同的偏置方法,所以可以与晶体管相互置换使用。

目前,应用于开关、调节器的开关器件或电动机驱动电路等功率放大电路的MOSFET(所谓的功率MOS)几乎都是增强型器件。JFET能限制DSS以上的漏极电流,具有电流限制作用。但是MOSFET,不论是耗尽型还是增强型,GS愈大漏极电流愈大,所以没有电流限制作用。

2.2.8MOSFET的跨导

MOSFET的跨导m与JFET相同,是传输函数曲线的斜率,即ΔGS与Δ D之比。图2.13是高频放大用N沟MOSFET2SK241(东芝)的传输特性。这个FET是耗尽型器件,GS在负电压区时有电流流出,即使GS越过0V,D仍然相应地继续增加。多根曲线表明DSS的分散性。 

图2.132SK241的传输特性
(2SK241是用于高频放大的N沟MOSFET。传输特性是耗尽型,D从GS负的区域流出) 

图2.14是开关用N沟MOSFET2SK612(NEC)的传输特性。这种FET是增强型器件,可以看出如果GS不是在正电压区,就没有D流出。

图 2.142SK612的传输特性
(2SK612是用于开关的N沟MOSFET。传输特性是增强型,当GS不在正的区域时没有D流出)

这里我们稍微分析一下用这两种MOSFET器件2SK241和2SK612替代图2.1电路中的JFET时电路的工作情况。

照片2.9和照片2.10是这时的栅极电位和源极电位s的波形(输入电压i与照片2.8中相同,即1kHz,0.5V)。

对于2SK241,如照片2.9所示GS为-0.5V。这与2SK184的GS值基本相同。如从图2.13所看到的那样,当漏极电流D为1mA时,GS还处于负的区域,不是正值。

照片2.9使用2SK241时的与s的波形(0.5V/div,200s/div)
(图2.1电路中使用2SK241时,GS=-0.5V) 

照片2.10使用2SK612时的与s的波形(0.5V/div,200s/div)
(图2.1电路中使用2SK612时,GS=+1.3V) 

2SK612的情况如照片2.10所示,GS为+1.3V。因为2SK612是增强型器件,所以如从图2.14所看到的那样,GS是正值。

这样,即使同一电路中使用结构和电学特性完全不同的FET,都能够很方便地使其正常工作。

但是,对于2SK241和2SK612来说,由于是替换2SK184,它们的工作点与2SK184的工作点(D=1mA)稍有不同,这时因FET的型号而会导致的GS不同。实际设计时,根据所使用FET的传输特性求出GS确定工作点就可以了。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缩写(FET))简称场效应管。一般的晶体管是由两种极性的载流子,即多数载流子和反极性的少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因此称为双极型晶体管,而FET仅是由多数载流子参与导电,它与双极型相反,也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它属于电压控制型半导体器件,具有输入电阻高(108~109Ω)、噪声小、功耗低、动态范围大、易于集成、没有二次击穿现象、安全工作区域宽等优点,现已成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功率晶体管的强大竞争者。

一、场效应管的分类
  场效应管分结型、绝缘栅型两大类。结型场效应管(JFET)因有两个PN结而得名,绝缘栅型场效应管(JGFET)则因栅极与其它电极完全绝缘而得名。目前在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MOS场效应管,简称MOS管(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此外还有PMOS、 NMOS和VMOS功率场效应管,以及最近刚问世的πMOS场效应管、VMOS功率模块等。
  按沟道半导体材料的不同,结型和绝缘栅型各分沟道和P沟道两种。若按导电方式来划分,场效应管又可分成耗尽型与增强型。结型场效应管均为耗尽型,绝缘栅型场效应管既有耗尽型的,也有增强型的。
  场效应晶体管可分为结场效应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而MOS场效应晶体管又分为N沟耗尽型和增强型;P沟耗尽型和增强型四大类。
二、场效应三极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现行有两种命名方法。第一种命名方法与双极型三极管相同,第三位字母J代表结型场效应管,O代表绝缘栅场效应管。第二位字母代表材料,D是P型硅,反型层是N沟道;C是N型硅P沟道。例如,3DJ6D是结型N沟道场效应三极管,3DO6C 是绝缘栅型N沟道场效应三极管。
  第二种命名方法是CS××#,CS代表场效应管,××以数字代表型号的序号,#用字母代表同一型号中的不同规格。例如CS14A、CS45G等。
三、场效应管的参数
场效应管的参数很多,包括直流参数、交流参数和极限参数,但一般使用时关注以下主要参数:
1、I DSS — 饱和漏源电流。是指结型或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中,栅极电压U GS=0时的漏源电流。
2、UP — 夹断电压。是指结型或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中,使漏源间刚截止时的栅极电压。
3、UT — 开启电压。是指增强型绝缘栅场效管中,使漏源间刚导通时的栅极电压。
4、gM — 跨导。是表示栅源电压U GS — 对漏极电流I D的控制能力,即漏极电流I D变化量与栅源电压UGS变化量的比值。gM 是衡量场效应管放大能力的重要参数。
5、BUDS — 漏源击穿电压。是指栅源电压UGS一定时,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所能承受的最大漏源电压。这是一项极限参数,加在场效应管上的工作电压必须小于BUDS。
6、PDSM — 最大耗散功率。也是一项极限参数,是指场效应管性能不变坏时所允许的最大漏源耗散功率。使用时,场效应管实际功耗应小于PDSM并留有一定余量。
7、IDSM — 最大漏源电流。是一项极限参数,是指场效应管正常工作时,漏源间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工作电流不应超过IDSM
四、场效应管的作用
1、场效应管可应用于放大。由于场效应管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因此耦合电容可以容量较小,不必使用电解电容器。
2、场效应管很高的输入阻抗非常适合作阻抗变换。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级作阻抗变换。
3、场效应管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4、场效应管可以方便地用作恒流源。
5、场效应管可以用作电子开关。

五、场效应管的测试
1、结型场效应管的管脚识别:
  场效应管的栅极相当于晶体管的基极,源极和漏极分别对应于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将万用表置于R×1k档,用两表笔分别测量每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当某两个管脚间的正、反向电阻相等,均为数KΩ时,则这两个管脚为漏极D和源极S(可互换),余下的一个管脚即为栅极G。对于有4个管脚的结型场效应管,另外一极是屏蔽极(使用中接地)。
2、判定栅极
  用万用表黑表笔碰触管子的一个电极,红表笔分别碰触另外两个电极。若两次测出的阻值都很小,说明均是正向电阻,该管属于N沟道场效应管,黑表笔接的也是栅极。
  制造工艺决定了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是对称的,可以互换使用,并不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所以不必加以区分。源极与漏极间的电阻约为几千欧。
  注意不能用此法判定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栅极。因为这种管子的输入电阻极高,栅源间的极间电容又很小,测量时只要有少量的电荷,就可在极间电容上形成很高的电压,容易将管子损坏。
3、估测场效应管的放大能力
  将万用表拨到R×100档,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漏极D,相当于给场效应管加上1.5V的电源电压。这时表针指示出的是D-S极间电阻值。然后用手指捏栅极G,将人体的感应电压作为输入信号加到栅极上。由于管子的放大作用,UDS和ID都将发生变化,也相当于D-S极间电阻发生变化,可观察到表针有较大幅度的摆动。如果手捏栅极时表针摆动很小,说明管子的放大能力较弱;若表针不动,说明管子已经损坏。
  由于人体感应的50Hz交流电压较高,而不同的场效应管用电阻档测量时的工作点可能不同,因此用手捏栅极时表针可能向右摆动,也可能向左摆动。少数的管子RDS减小,使表针向右摆动,多数管子的RDS增大,表针向左摆动。无论表针的摆动方向如何,只要能有明显地摆动,就说明管子具有放大能力。
本方法也适用于测MOS管。为了保护MOS场效应管,必须用手握住螺钉旋具绝缘柄,用金属杆去碰栅极,以防止人体感应电荷直接加到栅极上,将管子损坏。
  MOS管每次测量完毕,G-S结电容上会充有少量电荷,建立起电压UGS,再接着测时表针可能不动,此时将G-S极间短路一下即可。
六、常用场效用管
1、MOS场效应管
  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场效应管,英文缩写为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属于绝缘栅型。其主要特点是在金属栅极与沟道之间有一层二氧化硅绝缘层,因此具有很高的输入电阻(最高可达1015Ω)。它也分N沟道管和P沟道管,符号如图1所示。通常是将衬底(基板)与源极S接在一起。根据导电方式的不同,MOSFET又分增强型、耗尽型。所谓增强型是指:当VGS=0时管子是呈截止状态,加上正确的VGS后,多数载流子被吸引到栅极,从而“增强”了该区域的载流子,形成导电沟道。耗尽型则是指,当VGS=0时即形成沟道,加上正确的VGS时,能使多数载流子流出沟道,因而“耗尽”了载流子,使管子转向截止。
  以N沟道为例,它是在P型硅衬底上制成两个高掺杂浓度的源扩散区N+和漏扩散区N+,再分别引出源极S和漏极D。源极与衬底在内部连通,二者总保持等电位。图1(a)符号中的前头方向是从外向电,表示从P型材料(衬底)指身N型沟道。当漏接电源正极,源极接电源负极并使VGS=0时,沟道电流(即漏极电流)ID=0。随着VGS逐渐升高,受栅极正电压的吸引,在两个扩散区之间就感应出带负电的少数载流子,形成从漏极到源极的N型沟道,当VGS大于管子的开启电压VTN(一般约为+2V)时,N沟道管开始导通,形成漏极电流ID。
国产N沟道MOSFET的典型产品有3DO1、3DO2、3DO4(以上均为单栅管),4DO1(双栅管)。它们的管脚排列(底视图)见图2。
  MOS场效应管比较“娇气”。这是由于它的输入电阻很高,而栅-源极间电容又非常小,极易受外界电磁场或静电的感应而带电,而少量电荷就可在极间电容上形成相当高的电压(U=Q/C),将管子损坏。因此了厂时各管脚都绞合在一起,或装在金属箔内,使G极与S极呈等电位,防止积累静电荷。管子不用时,全部引线也应短接。在测量时应格外小心,并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感措施。
  MOS场效应管的检测方法
(1).准备工作
  测量之前,先把人体对地短路后,才能摸触MOSFET的管脚。最好在手腕上接一条导线与大地连通,使人体与大地保持等电位。再把管脚分开,然后拆掉导线。
(2).判定电极
  将万用表拨于R×100档,首先确定栅极。若某脚与其它脚的电阻都是无穷大,证明此脚就是栅极G。交换表笔重测量,S-D之间的电阻值应为几百欧至几千欧,其中阻值较小的那一次,黑表笔接的为D极,红表笔接的是S极。日本生产的3SK系列产品,S极与管壳接通,据此很容易确定S极。
(3).检查放大能力(跨导)
  将G极悬空,黑表笔接D极,红表笔接S极,然后用手指触摸G极,表针应有较大的偏转。双栅MOS场效应管有两个栅极G1、G2。为区分之,可用手分别触摸G1、G2极,其中表针向左侧偏转幅度较大的为G2极。
  目前有的MOSFET管在G-S极间增加了保护二极管,平时就不需要把各管脚短路了。

  MOS场效应晶体管使用注意事项。
  MOS场效应晶体管在使用时应注意分类,不能随意互换。MOS场效应晶体管由于输入阻抗高(包括MOS集成电路)极易被静电击穿,使用时应注意以下规则:
(1). MOS器件出厂时通常装在黑色的导电泡沫塑料袋中,切勿自行随便拿个塑料袋装。也可用细铜线把各个引脚连接在一起,或用锡纸包装
(2).取出的MOS器件不能在塑料板上滑动,应用金属盘来盛放待用器件。
(3). 焊接用的电烙铁必须良好接地。
(4). 在焊接前应把电路板的电源线与地线短接,再MOS器件焊接完成后在分开。
(5). MOS器件各引脚的焊接顺序是漏极、源极、栅极。拆机时顺序相反。
(6).电路板在装机之前,要用接地的线夹子去碰一下机器的各接线端子,再把电路板接上去。
(7). MOS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在允许条件下,最好接入保护二极管。在检修电路时应注意查证原有的保护二极管是否损坏。

2、VMOS场效应管
  VMOS场效应管(VMOSFET)简称VMOS管或功率场效应管,其全称为V型槽MOS场效应管。它是继MOSFET之后新发展起来的高效、功率开关器件。它不仅继承了MOS场效应管输入阻抗高(≥108W)、驱动电流小(左右0.1μA左右),还具有耐压高(最高可耐压1200V)、工作电流大(1.5A~100A)、输出功率高(1~250W)、跨导的线性好、开关速度快等优良特性。正是由于它将电子管与功率晶体管之优点集于一身,因此在电压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可达数千倍)、功率放大器、开关电源和逆变器中正获得广泛应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MOS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大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芯片上,其工作电流基本上是沿水平方向流动。VMOS管则不同,从左下图上可以看出其两大结构特点:第一,金属栅极采用V型槽结构;第二,具有垂直导电性。由于漏极是从芯片的背面引出,所以ID不是沿芯片水平流动,而是自重掺杂 N+区(源极S)出发,经过P沟道流入轻掺杂N-漂移区,最后垂直向下到达漏极D。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因为流通截面积增大,所以能通过大电流。由于在栅极与芯片之间有二氧化硅绝缘层,因此它仍属于绝缘栅型MOS场效应管。
  国内生产VMOS场效应管的主要厂家有877厂、天津半导体器件四厂、杭州电子管厂等,典型产品有VN401、VN672、VMPT2等。
  VMOS场效应管的检测方法
(1).判定栅极G
  将万用表拨至R×1k档分别测量三个管脚之间的电阻。若发现某脚与其字两脚的电阻均呈无穷大,并且交换表笔后仍为无穷大,则证明此脚为G极,因为它和另外两个管脚是绝缘的。
(2).判定源极S、漏极D
由图1可见,在源-漏之间有一个PN结,因此根据PN结正、反向电阻存在差异,可识别S极与D极。用交换表笔法测两次电阻,其中电阻值较低(一般为几千欧至十几千欧)的一次为正向电阻,此时黑表笔的是S极,红表笔接D极。
(3).测量漏-源通态电阻RDS(on)
将G-S极短路,选择万用表的R×1档,黑表笔接S极,红表笔接D极,阻值应为几欧至十几欧。
由于测试条件不同,测出的RDS(on)值比手册中给出的典型值要高一些。例如用500型万用表R×1档实测一只IRFPC50型VMOS管,RDS(on)=3.2W,大于0.58W(典型值)。
(4).检查跨导
   将万用表置于R×1k(或R×100)档,红表笔接S极,黑表笔接D极,手持螺丝刀去碰触栅极,表针应有明显偏转,偏转愈大,管子的跨导愈高。

注意事项:
(1)VMOS管亦分N沟道管与P沟道管,但绝大多数产品属于N沟道管。对于P沟道管,测量时应交换表笔的位置。
(2)有少数VMOS管在G-S之间并有保护二极管,本检测方法中的1、2项不再适用。
(3)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VMOS管功率模块,专供交流电机调速器、逆变器使用。例如美国IR公司生产的IRFT001型模块,内部有N沟道、P沟道管各三只,构成三相桥式结构。
(4)现在市售VNF系列(N沟道)产品,是美国Supertex公司生产的超高频功率场效应管,其最高工作频率fp=120MHz,IDSM=1A,PDM=30W,共源小信号低频跨导gm=2000μS。适用于高速开关电路和广播、通信设备中。
(5)使用VMOS管时必须加合适的散热器后。以VNF306为例,该管子加装140×140×4(mm)的散热器后,最大功率才能达到30W

七、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
(1)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元件,而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元件。在只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少电流的情况下,应选用场效应管;而在信号电压较低,又允许从信号源取较多电流的条件下,应选用晶体管。
(2)场效应管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所以称之为单极型器件,而晶体管是即有多数载流子,也利用少数载流子导电。被称之为双极型器件。
(3)有些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互换使用,栅压也可正可负,灵活性比晶体管好。
(4)场效应管能在很小电流和很低电压的条件下工作,而且它的制造工艺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场效应管集成在一块硅片上,因此场效应管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文章关键词: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 - “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这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凡转载须说明出处!本站个别文章 来源于网络,仅供广大师生及电子爱好者参考学习之用。您若对“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 这篇文章有何看法,请您留言,我们会及时进行调整。
  •  相关网站搜索: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

      百度中找“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的内容

      GOOGLE中找“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的内容

      YAHOO中找“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的内容

      SOSO中找“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的内容

      中搜中找“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的内容

      搜狗中找“场效应管和双极型晶体管的比较和选择”的内容

    最近更新more

    手机维修培训学校、家电维修培训学校、电脑维修培训学校、网络工程师培训学校、电工培训学校、焊工培训学校

    关于本站 - 关于查询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网站地图


    湖南电子学校|电子中专|电子职业中专|电子技术学校|电子职业学校|中等电子技术学校|电子维修学校|电子机电学校|机电中专|中等电子专科学校

    Copyright © 2003-2008 Apx16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38,109.38000 毫秒

    电话:0731-85569651 校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树木岭路330号。来校路线:长沙火车站售票处后坪乘135路至"鼓风站"下车,回走100米即到。

    网站备案[粤ICP06034623]